【作文教學】書信聯(lián)誼,另辟蹊徑教寫信
2002年12月20 日下午第二節(jié),山口小學四年級教室——
“同學們好,我是來自白埕小學四年級的汪老師。很高興認識你們。再過兩年,你們就會升上初中了。說說看,想不想提前與你們未來的新同學交個朋友?”
“想!……”
“那好,大家看!這就是你們未來初中新同學——白埕小學四年級全體同學的名單。瞧,大部分還有他們家的電話號碼呢!”
“哇!”
“想認識他們嗎?”
“想!……”
“那怎么辦呢?”
“——寫信!”
“真聰明!這就是我們班的地址——東山縣白埕小學四年級,郵政編碼:363402。會寫信了嗎?”
“會!……”
“真厲害。那就讓信鴿來傳遞我們兩個班級的友情吧,咱們信上不見不散!”
白埕小學 的老師卻走上 山口小學 的講臺,這不是幫教,也不是切磋,而是“校際聯(lián)誼”。
最初的目的,就是想突破以前書信教學的套套——課上教教,課后抄抄,作文交上,能力沒了。學完沒用等于白學。所以我就想,能不能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的情境,讓他們真正寫起信來呢?于是,我就乘著教研聽課的便,在林福添和林友順兩位老師的熱情支持下,上演了上面的一幕。
后來呢?
兩天后,我們班吳惠芳同學驚喜地接到山口小學兄弟班兩個同學打來的的電話。
第三天,全班發(fā)出三十多封信,這些小家伙們在寫信上的勤快著實讓我大掉眼球!
又過幾天,我們班書賢同學收到了來自兄弟班的第一封信。同日下午,宣傳委員、文娛委員不約而同地向我建議:邀請兄弟班來參加我們班的“元旦聯(lián)歡會”。
2003年1月12日星期日,山口小學四年級林雪和陳校珍同學跨過村來與她們素未謀面的“筆友”握手歡聚……
于是,一次由作文(書信)教學創(chuàng)新而帶來的校際互動,正隱隱向著“班級共建,校際聯(lián)誼”的方向轉變著。 “跨學校合作”不正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一種組織方式嗎?無心插柳柳成陰,這些出乎我所料的變化,又促使著我開始了更深層次的思索和醞釀,也開始了更遠的憧憬。
后續(xù)報道:
2003年2月15日
書信聯(lián)誼,一條不經(jīng)意打開的校際合作路,更是讓學生投入語文實踐的有效途徑。
但這些做法還是初步的,進一步充分利用的空間還有很多。
這學期我打算進一步發(fā)揮這條途徑的綜合作用。
首先,開學第一課,我打算啟發(fā)、引導孩子們用書信,向他們的兄弟班朋友祝福新年好,介紹一下自己的寒假生活。
同時,啟動“中國春節(jié)文化習俗”大調查,建議跨校合作;
還有……
大家覺得怎么樣?
希望戰(zhàn)友們多多提供金點子!。
你們的朋友學士我翹首期盼著……
后 續(xù) 報 道 :
2003年3月,
我班學生林培華說,她奶奶希望培華與兄弟班的 同學結拜姐妹。
2003年3月17日星期一
浙江省林國鋒、林晶晶同學來信
收信人寫: 福建省東山縣白埕小學四年級
寄信人署名:“龍港鎮(zhèn)文衛(wèi)路167 號 林寄”
“龍港鎮(zhèn)文衛(wèi)路167號 鋒寄”
郵政編碼:325802
郵戳:浙江蒼南 2003 03 12 20 龍港2
展信后得知,果然是同一班級的——
浙江省蒼南龍港一小四(3)班
現(xiàn)在請教,這是哪位老師的高徒?
2003年3月24日
收到浙江省蒼南龍港一小四(3)班 湯禮杰同學的來信,指明要我班班長收。
誰知湯禮杰同學竟是中隊長。
殊不知,我班中隊長和班長可是分開的呀!他們各有分工。
2003年3月26日
繼續(xù)收到浙江省蒼南龍港一小四(3)班 同學的來信。
他們是,
吳文意、吳玲萍、林文娟。
2003年3月27日,
教我們班社會課的張校長提前教學《寄送一封信》的內容,建議我們班全員參與書信聯(lián)誼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