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嘉興市中考試題分析(作文與議論文閱讀綜述)
XX年中考試題分析(一)
查杰慧(南湖區(qū))
作文在語文試卷中確有“半壁江山”之稱。XX年浙江省嘉興市中考作文題“不走尋常路”最近引發(fā)社會熱議,這是一件好事。
從題目表面看,命題者力求打破常規(guī),敢于創(chuàng)新,著力考查學生審題、立意、選材、構思的全方面作文能力,同時考查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力,具有強烈時代氣息。雖出人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真可謂“不走尋常路”。綜觀全國中考作文命題,從半命題作文到全命題作文漸成趨勢。這不僅是為了破解學生作文套題、宿構、情感不真實等現(xiàn)象,也為了更好、更全面地考查學生作文能力。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中關注作文過程,著力提升學生作文能力,注重作文思維發(fā)展,培養(yǎng)良好的寫作習慣,形成規(guī)范、全面、創(chuàng)新的作文能力。
從學生寫作的實際看,“不走尋常路”促動了學生“不尋!钡乃伎。從相關報章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涉及:蘇武牧羊、昭君出塞的不尋常;屈原憤而沉江、魯迅棄醫(yī)從文的不尋常;頂著大理石在縫隙中頑強生長的小草和開朗熱情的三輪車夫的不尋常;“一國兩制”收回港澳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不尋!缂闻d市實驗初中語文教師凌建根所言:“放眼世界,無論是一個國家、民族、城市、鄉(xiāng)村還是工業(yè)、農(nóng)業(yè)、教育、科技,要崛起、振興、強大,要突破、提升、發(fā)展,確實需要‘不走尋常路’。比如:中國不走尋常路,改革開放30多年,實現(xiàn)了民族騰飛;嘉興不走尋常路,打破城鄉(xiāng)壁壘,實現(xiàn)一體發(fā)展,譜寫了建設和諧社會的新篇章;3次參加高考的馬云不走尋常路,放棄大學教師的鐵飯碗選擇下海,終于打造出了一個震撼世界的阿里巴巴王國……把眼光投向社會,素材確實不少!边@個題目結合社會熱點問題,向我們展示了廣闊的思維和想象空間。
從學生生活的背景來看,“不走尋常路”貼近學生生活,讓他們人人有話可說。一句耳熟能詳?shù)膹V告語,一個人人知曉的偶像明星,一個近期成為焦點的“蔡偉現(xiàn)象”,都提示著我們學生應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周圍的世界。這幾年的作文試題都沒有限制文體,“不走尋常路”不僅適宜寫成記敘文,還適宜寫成議論文,給長于思辨的好學生一個充分展示的舞臺,讓學生抒寫內心中的真情實感,用我手寫我心。今年參加中考的學生大多是1994年出生的,媒體稱之為“90后”,并且喜歡用“叛逆”、“輕狂”、“特立獨行”等來標簽他們。這些孩子雖然喜歡標新立異、張揚個性,渴望成熟、獨立,他們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好孩子、乖孩子,他們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不走尋常路”這樣的作文,就是要讓學生為人做事不從眾跟風,要思想健康、境界高遠,既要逆向思維,又要不失科學性與正確性。引發(fā)學生自身的體驗和感悟,加強了作文教學的“文以載道”的優(yōu)秀傳統(tǒng)。
不走尋常路。好的作文題就應該擁有讓學生發(fā)揮不尋常想象的空間。讓我們從教學本原出發(fā),從學生學情出發(fā),從社會現(xiàn)實出發(fā),再審視這個題目,我們發(fā)現(xiàn)教育和人生都應該走出一條不尋常的路。
XX年中考試題分析(二)
初中語文骨干教師教學研究小組
議論性文段閱讀評卷綜述:
本次考試的第二篇閱讀為議論性文段,共四小題14分,平均分為8.4左右,得分率并不高,失分原因為:
1、文體不明。學生對說明文與議論文的文體界限不清,將本文當作說明文語段進行解答。例如第11題:“請在第2段中再找一例體現(xiàn)本文語言準確性的詞語加以具體分析。(3分)”有很多同學找對了詞語,分析也很精辟,最后小結“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再如第12題:“文中引用熊彼特的話和列舉瓦特、愛迪生、比爾•蓋茨等事例,有什么作用?(3分)”學生解答為“舉例子,論證知識產(chǎn)權的重要性”,或“舉例說明……”,或“采用擺事實的說明方法……”。出現(xiàn)這種知識錯誤,均扣1分。
2、探究分析流于表面。如第14題:“閱讀相關鏈接材料,結合文章,用一段完整的話說說你的探究發(fā)現(xiàn)。(5分)”針對三則材料,學生只發(fā)現(xiàn)“我國公眾的知識產(chǎn)權文化素養(yǎng)偏低,嘉興市在知識產(chǎn)權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另外兩點“面對發(fā)展壓力,我國公眾知識產(chǎn)權意識正在加強;我國的知識產(chǎn)權制度,在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正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普遍不能深入探究,僅僅從文字表面下功夫,說明學生不能對材料進行深閱讀,這一題普遍扣了2分。
3、論點分析不明確。每篇議論文都有作者明確的論點,它是文章的中心,只有準確把握論點,才能準確理解文章中提出的見解和所要解決的問題。而中心論點一般出現(xiàn)在標題、篇首或篇末。本文《沒有知識產(chǎn)權就沒有未來》的論點很明確,但學生閱讀時沒有注意關注標題,致使在答題時游離了中心,在第11題、12題、13題中,沒有扣住中心論點,只是在“創(chuàng)新力和知識”方面徘徊,最終失分也較高。
總體來看,學生在議論文閱讀這一板塊方面,能力相當薄弱,在今后的教學中,還需要有針對性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