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2
生:主宰國家的命運,掌握民族的前途。生:是憂國憂民的心境,是以天下為已任的心境,是革命偉人廣闊崇高的心境。﹡補充;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1925年,工農運動蓬勃興起,國共第一次合作,共產黨內部關于革命領導權問題的爭論。毛澤東創(chuàng)作的這首詞,與古人的佳作相比,境界更為開闊,氣勢梗為恢宏,哲理更為厚重,達到了美與力的最佳融合。詞的上段,勾勒出無比壯美、充滿生氣的秋天圖畫。首三句“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好似猛地推出的電影特寫鏡頭:我站在橘子洲頭,身軀被清寒凝重的氛圍所籠罩,腳下是向北流去的湘江。既點明了時節(jié)、地點和環(huán)境,又為下文的描寫作了非常自然的墊鋪。后面由“看”字領起,連貫直下,一氣呵成。遠望:萬山紅遍;近看:漫江碧透;仰視:鷹擊長空;俯察:魚翔淺底。遠近高低,盡收眼底。這是一幅充滿了強烈動感、強勁力度、濃烈色彩和個性特點的立體秋色圖。一“爭”一“擊”一“翔”,充盈著劇變之動、拼搏之力。眩目的秋色也化靜為動,透視著頑強的生命動力。首先是程度之深,:山紅是“紅遍”,江碧是“碧透”;其次是數量之多:山以萬計,林以層數,舸以百論;第三是情緒之烈:紅綠兩種顏色爭輝,船只競相前進,鷹與鷹較量,甚至連水里的魚也要與雄鷹比試。當然,這是詞人將自己的激情注入萬物,使筆下的景物染上了作者的個性色彩。特別是“萬類霜天競自由”一句,化實為虛,兼類而及,將意境升華為深邃莫測卻又生生不息的宇宙意識,閃射出哲理的光輝。走筆至此,詞人的筆陡一轉彎,化景物為情思;“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俊边@個問題你想過嗎?他想過嗎?其他的偉人想過嗎?沒有。但毛澤東想了,也問了,這是“天問”,是主宰歷史命運的世紀之問,要知道,毛澤東當時僅32歲!六、作業(yè)1.背誦全文。2.課內:意境描述——再次默讀上闕,將眼前再現的情景描述出來。3.課外:將你的“意境描述”進一步完善、豐富,寫成一篇三百字左右的短文,課下相互交流。﹡生齊讀。﹡總結本課內容,進行德育教育。教學后記
教 學 問 題 集 錦
解 決 問 題 措 施 及 實 踐 結 果
問 題 原 因 分 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