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備課發(fā)言稿
2、以讀為本 就是用讀貫穿全文教學,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驗,在讀中升華情感,在讀中積累語言。
3、讀寫結(jié)合 一是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如前面提到的直抒胸臆、前后照應、環(huán)境烘托等,二是以文本為依托,借用文章《尋夢》開頭結(jié)尾,激發(fā)學生想象,補寫其中片段,進一步在讀寫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目標設定
1、會寫8個生字,學寫“真摯、避免、朦朧、凄涼、引用、強烈、思潮起伏、可見一斑”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3、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三、教學重點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抓住那些表情達意的關(guān)鍵詞句,通過朗讀感悟,理解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我們覺得本文值得一抓而且應該抓好的關(guān)鍵詞句有:
1、關(guān)于懷念親生母親的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shù)十年如一日。
▲如今到了德國,來到哥廷根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為什么,母親頻來入夢。
▲我看了她的神氣,想到自己的在故鄉(xiāng)地下臥著的母親,我真想哭!我現(xiàn)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夜里夢到母親,我哭著醒來。
▲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2、關(guān)于懷念祖國母親的
▲我的祖國母親,我這是第一次離開她。離開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個月,不知道是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然而這凄涼卻并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我現(xiàn)在還真是想家,想故國,想故國里的朋友。我有時簡直想得不能忍耐。
▲我仰在沙發(fā)上,聽風聲在窗外過路。風里夾著雨。天色陰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國了。
▲一想到我的母親和祖國母親,就心潮騰涌,留在國外的念頭連影兒都沒有。
▲這種懷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時候,異常強烈。以后也沒有斷過。對這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隨著我度過了在德國的十年,在歐洲的十一年。
四、教學難點及突破策略
課文語言富有跳躍性,而且作者對母親和祖國的這種深厚感情,學生缺乏現(xiàn)實體驗。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會存在一定的困難。
我們的突破策略有三個:一是了解了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了解到季老歐洲十一年中對兩位母親的懷念始終不斷,季老在散文中想把這種情感經(jīng)歷表達出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篇課文。二是調(diào)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想象失去母親的痛苦;三是補充一些密切相關(guān)的資料,幫助學生理解作者對母親的深切懷念。讀作者的其他作品,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解讀文本。季老的散文《賦得永久的悔》,回憶幼時的生活和表達對母親早逝而自己無從迎養(yǎng)的愧疚、悔恨,對解讀《懷念母親》很有幫助。此外,《懷念母親》中有兩段文字摘自季老寫于1936年的《尋夢》!读舻率辍犯戒浿杏小秾簟啡,不但有助于解讀《懷念母親》,而且此文寫得情深意切,讀后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五、課時安排
三課時
六、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
1、【出示圖片】這張照片上的老人是誰?你認識他嗎?
2、說說我們學習過季羨林老先生哪些文章?你對季老還有哪些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