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一位哲人曾經(jīng)說:平靜的湖面磨練不出精湛的水手,舒逸的環(huán)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是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說的就是這樣的一個事實(shí)。
在人生的長河中,等待我們的是無數(shù)挑戰(zhàn),無數(shù)坎坷和挫折,在這災(zāi)難來臨之前,我們是時刻保持一顆緊張的心靈,還是貪圖安逸,最終滅亡?成功人士必然是青睞有準(zhǔn)備的人,他們定會選擇前者,我們只有做到未雨綢繆,才能達(dá)到成功的彼岸。
縱觀古今,歷史上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故事舉不勝舉。劉備因有一顆緊張的心態(tài),所以招兵買馬,桃園三結(jié)義,而最終成就一方霸業(yè)。商紂王擁有大好河山,卻沒有憂患意識,只知享樂,肆虐百姓,雖擁有天下卻不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在安逸的環(huán)境中,他不思進(jìn)取,結(jié)果一個偉大的王朝就這樣覆滅了。
孟子說過:“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如此看來自古英雄不都是多磨難嗎?孔子仕途失意作《春秋》,屈原被流放時創(chuàng)《離騷》,司馬遷遭宮刑后作《史記》?v觀千古,哪位偉人又不是“苦命人”呢?所以孟子又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自古英雄多磨礪,不是嗎?所以我們不要在溫室之中綻放,要在藍(lán)天中搏擊!
只聽得孟子喃喃自語道: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