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成語小故事素材庫
據(jù)調(diào)查,當(dāng)下學(xué)生對作文越來越敬而遠之,主要原因是覺得沒有素材可寫,看到題目,腦海是一片空白,思維無法打開。那么有哪些成語故事素材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的關(guān)于成語小故事的初中作文素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初中作文成語小故事素材一
大公無私
春秋時,晉平公有一次問祁黃公說: “南陽縣缺個縣長,你看,應(yīng)該派誰去當(dāng)比較合適呢?” 祁黃羊毫不遲疑地回答說: “叫解狐去,最合適了。他一定能夠勝任的!” 平公驚奇地又問他: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么還要推薦他呢!” 祁黃公說: “你只問我什么人能夠勝任,誰最合適;你并沒有問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縣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 過了一些日子,平公又問祁黃公說: “現(xiàn)在朝廷里缺少一個法官。你看,誰能勝任這個職位呢?” 祁黃公說:“祁午能夠勝任的。” 平公又奇怪起來了,問道: “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你怎么推薦你的兒子,不怕別人講閑話嗎?” 祁黃公說: “你只問我誰可以勝任,所以我推薦了他;你并沒問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呀!” 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當(dāng)上了法官,替人們辦了許多好事,很受人們的歡迎與愛戴。 孔子聽到這兩件事,十分稱贊祁黃羊?鬃诱f: “祁黃公說得太好了!他推薦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標準,不因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見,便不推薦他;也不因為他是自己的兒子,怕人議論,便不推薦。像黃祁羊這樣的人,才夠得上說“大公無私”啦!”
【釋讀】指辦事公平正直,不徇私情,毫無私心。完全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著想,毫無自私自利之心。
【出處】漢·馬融《忠經(jīng)·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無私。”清·龔自珍《論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謂大公無私也已。
初中作文成語小故事素材二
紀昌學(xué)射
甘蠅是古代一個善于射箭的人,他一拉弓野獸就會倒地,飛鳥就會落下。甘蠅的一個弟子名叫飛衛(wèi),向甘蠅學(xué)習(xí)射箭,但他射箭的本領(lǐng)卻超過了他的師傅——甘蠅。
紀昌又向飛衛(wèi)學(xué)習(xí)射箭。飛衛(wèi)說:“你先學(xué)會看東西不眨眼睛,然后我們再談射箭。”紀昌回到家里,仰面倒下躺在他妻子的織布機下,用眼睛注視著梭子練習(xí)不眨眼睛。練習(xí)三年之后,即使是錐子尖刺到他的眼皮上,他也不眨一下眼睛。
紀昌把自己練習(xí)(不眨眼)的情況告訴了飛衛(wèi),飛衛(wèi)說:“這還不夠啊,還要學(xué)會視物才行。要練到看小物體像看大東西一樣清晰,看細微的東西像顯著的物體一樣容易,然后再來告訴我。”
紀昌用牦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懸掛在窗口,朝南面遠遠的看著它,十天之后,看虱子漸漸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車輪那么大。轉(zhuǎn)過頭來看其他東西,都像山丘一樣大。.紀昌便用燕地的牛角裝飾的弓,用北方出產(chǎn)的篷竹作為箭桿,射那只懸掛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的心,但牦牛尾巴的毛沒有斷。
紀昌把自己練習(xí)(視物)的情況告訴了飛衛(wèi),飛衛(wèi)高興地手舞足蹈,拍著紀昌的胸膛,說:“你已經(jīng)掌握了射箭的訣竅了。”
【釋讀】比喻一是要能吃苦,持之以恒才會成功。二是大本領(lǐng)往往要從小處練起。
【出處】《列子》又名《沖虛經(jīng)》,是道家重要的典籍,相傳為戰(zhàn)國時代列御蔻所著
初中作文成語小故事素材三
大義滅親
春秋前期,朝歌(今淇縣城)為衛(wèi)國都。
石碏,春秋時衛(wèi)國大夫。衛(wèi)莊公有三個子,大姬完、次姬晉、三州吁。州吁最受莊公寵愛,養(yǎng)成殘忍暴戾的性格,無惡不作,成為朝歌大害。
當(dāng)時,老臣石碏,為人耿直,體恤百姓疾苦。他幾次勸莊公管教約束州吁,但莊公不聽,州吁作惡日甚。
石碏子石厚,常與州呈并車出獵,為非作歹。石碏大怒,用鞭子抽打他五十下,鎖入房內(nèi)。石厚越窗逃出,住州吁府內(nèi)。不回家,仍天天跟著州吁胡作非為,禍害百姓。
莊公死后,姬完繼位,稱衛(wèi)桓公,石碏見他生性懦弱無為,告老還鄉(xiāng),不參朝政。此時,州吁更加橫行霸道。公元前720xx年,州吁聽計石厚,害桓公奪位。州吁、石厚為制服國人,立威鄰國,就賄賂魯、陳、蔡、宋待國,大征青壯年去打鄭國,弄得勞民傷財。當(dāng)時,朝歌有民謠云:“一雄斃,一雄尖,歌舞變刀兵,何時見太平?”州吁見百姓不擁戴自己,甚憂。石厚又讓州吁去請其父石出來共掌國政。州吁派大臣帶白壁一雙、白粟五百鐘去請。石碏拒收禮品,推說病重回絕,石厚親自回家請。
石碏早想除掉禍根,為國為民除害。他趁石厚請他參政,假意獻計說,新主即位,能見周王,得到周王賜封,國人才肯服貼,F(xiàn)在陳國國君忠順周王,周王很賞識他,你應(yīng)該和新主一同去陳國,請陳桓公朝周王說情,周王便會見之。石厚十分高興,便備厚禮赴陳,求陳向周王通融。
見此,石碏割破手指,寫下血書,派人事先送到陳國。血書寫道:“我們衛(wèi)國民不聊生,固是州吁所為,但我逆子石厚助紂為虐,罪惡深重。二逆不誅,百姓難活。我年老體衰,力不從心,F(xiàn)二賊已驅(qū)車前往貴國,實老夫之謀。望貴國將二賊處死,此乃衛(wèi)國之大幸!”
陳國大夫子針,與石碏有深交,見血書,奏陳桓公,桓公命將州吁、石厚抓住,正要斬首,群臣奏:“石厚為石碏親子,應(yīng)慎重行事,請衛(wèi)國自己來問罪”。
石碏知二賊被捉,急派人去邢國接姬晉(州吁之兄)就位(即衛(wèi)宣公),又請大臣議事。眾臣皆曰:“州吁首惡應(yīng)殺,石厚從犯可免。”石碏正色道:“州吁罪,皆我不肖子釀成,從輕發(fā)落他,難道使我徇私情,拋大義嗎?”從默然,石碏家臣羊肩說:“國老不必怒,我即赴陳辦理此事”。
羊肩到陳殺石厚,石厚說:“我是該殺。請將我囚回衛(wèi)國,見父后再死。”羊肩說:“我奉你父命誅逆子,想見你父,我把你的頭帶回去見吧!”遂誅之。
石碏為國大義滅親之事,史學(xué)家左丘明記之,衛(wèi)民傳頌至今。 石碏的這種做法得到后人的贊許,后來人們稱這種行為是 “ 大義滅親 ”
【出處】左丘明《左傳·隱公四年》:“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