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作文預測
XX中考作文復習:滿分作文六大訣竅
為了保持高考作文的選拔性,糾正盲目猜題的不良風氣,XX年高考作文命題會呈現(xiàn)“穩(wěn)中有變”的趨勢!胺(wěn)”是前提,“變”是趨勢。具體來說,我們應該關注三大新趨勢:
1.內(nèi)容:關注生活
調(diào)研近三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常考的角度如下:人生哲理,如冷熱、遠近、曲伸等;人生觀、價值觀,如生命、奉獻、幸福等;人與自然,如環(huán)保、自然對人的啟發(f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學會認識,如認識自己、自然、人生、社會等;理性分析,如感性和理性、人性、理智、自我等;傳統(tǒng)美德,如禮貌、孝順、謙遜等;現(xiàn)實生活,如貧富、生存、奮斗、堅持等;道德法律,如公德、反腐倡廉、平等等;集體觀念,如團結、合作等;心理健康,如自卑、承受力、孤獨等;人文關懷,如老人、殘疾人、乞丐、農(nóng)民工等;為人處世,如寬容、幫助、表現(xiàn)自我等;讀書做人,如成熟、情操、品位等。
這些角度,?汲P拢琗X年將會更加關注生活,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有話可說,有理可論。
2.題型:穩(wěn)中求變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話題作文將會淡化,材料作文、命題作文相對穩(wěn)定。雖然各地命題存在一定的延續(xù)性,但命題形式上“穩(wěn)中求變”是今后的命題趨勢,如長期以話題作文出現(xiàn)的省市,應該關注命題作文與材料作文的寫作;長期以命題作文出現(xiàn)的省市,則應加強材料作文的指導;而連續(xù)幾年都用材料作文進行考查的省市,則多關注命題作文。
3.要求:限制增加
針對近年來高考“四不像”作文和胡編亂造、缺少生動記敘、缺乏深刻推理等系列問題的出現(xiàn),高考作文的評分標準中增加了“感情真實”、“內(nèi)容豐富”等要求。為了從根本上整治文體不明的現(xiàn)象,大多省市都由以前話題作文時開放式的“體裁不限”,改為“文體自選”。這個變化說明高考閱卷的評分標準對文體有了嚴格的要求,那種不倫不類的作文是無法獲得高分的。而湖南卷更是走在全國前列,在文體上要求特別嚴格,北京、上海等地的考生更應該注重議51免 費論文網(wǎng)的訓練與寫作。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孫子用兵作戰(zhàn)的這句名言,對于我們高考作文也非常貼切。盡管考題年年標新立異,但我們只要抓住了規(guī)律,掌握了命題的特點和趨勢,備考就會有條不紊,事半功倍。
1.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60分)
今天是一個崇尚快捷的時代,“快”無處不在,信息有“快報”“快訊”“快信”,傳遞有“快遞”“快運”“快件”,出行有“快車”“快艇”“高鐵”,唱歌有“快歌”,攝影有“快照”,婚姻有“閃婚”,寫作有“快槍手”,餐飲有“快餐面”,連購物都時興“秒殺”。
“快”使得經(jīng)濟快速成長,潮流快步翻新,今天的社會呈現(xiàn)出全然不同以往的面貌。在這樣的快節(jié)奏中,你還記得“慢”嗎?你認為今天還需要“慢”嗎?你怎樣看待“慢”?請以“慢”為題作文。
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我有一個夢”是上世紀評出的全世界最有名的十句名言的第一句,它是馬丁?路德?金在演講中提到的,他的演講現(xiàn)在也成為世界有名的演講之一。
“我有一個夢”為什么成為世界名言?
2XX年前的康德有一句話:人的本性就在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如果沒有這個本性,人與動物就沒有什么區(qū)分了。人的創(chuàng)造性就在于,通過自己的不懈追求去實現(xiàn)那些原先被認為不可能甚至于不可思議的事情。這是非常深刻的見解。
仔細閱讀上述材料,以“我有一個夢”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
[寫作點撥]材料中包含兩個主要信息:“我有一個夢”是世界名言;康德的話以及對康德話的闡述。這里,后者是對前者的詮釋。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中的“夢”是指實現(xiàn)那些原先被認為不可能甚至不可思議的事情,即目標、理想等。這么多年來這句話備受推崇,是因為它給了我們追求的勇氣和力量?梢試@這一立意確定自己的論述范圍和觀點,避免寫成“我的理想”之類的空泛文章。
3.作文預測以“境界”為話題的作文導寫
[概念闡釋]
“境界”這一話題比較寬泛,且比較抽象,考生對這一概念的理解、認識的程度,將決定立論和論證的過程或立意和形象化的過程。在審題時候應該化大為小,化抽象為具體,即化虛為實,要求能夠?qū)Α熬辰纭钡膬?nèi)涵作出或嚴密、或生動的闡發(fā)!熬辰纭笔侵竻^(qū)域的邊限,表示事物發(fā)展的狀況或思想達到的程度。 站在美學的角度看,境界定義是人的理想與社會現(xiàn)實發(fā)生心物交感而產(chǎn)生層次高低的精神狀態(tài)。由此看來,境界無大小、優(yōu)劣,只有高低之分,而高低又是相對的。采用組詞造句法,本題的立意可以是“人生的境界”、“豁達的境界”、“成熟的境界”等。作文過程中,對“境界”的認識的闡述應該要清晰。結構上看,可以采用正反對比論證,人具有高境界與底境界所產(chǎn)生的人生差距兩個角度展開分析。也可采用遞進式結構,從要達到怎樣的境界,為什么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怎樣才能達到這個境界角度構思。本話題作文容易出現(xiàn)的失誤主要有:一是拼湊材料的現(xiàn)象明顯,由李白的境界寫到杜甫的境界,岳飛的境界引到蘇軾的境界,形式上明顯存在羅列名人、名言現(xiàn)象,牽強附會,生拉硬扯;二是內(nèi)容空洞,如文章的中心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境界”,但卻沒有寫明“自己的境界”的內(nèi)涵;三是另起爐灶,內(nèi)容與“境界”無關,如全文討論人生,卻未出現(xiàn)“境界”;四是選取的話題過于狹窄,導致論證無法展開。五是對“境界”的理解不夠深刻,立意較膚淺。
[經(jīng)典素材]
1.清代鴻儒王國維在其著作《人間詞話》里談到:“古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第一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钡谌N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2.哲學家馮友蘭在《新原人》提到的人生四重境界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3.道家中的“境界”。在道家來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莊子說:“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碧烊吮臼呛弦坏。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種典章制度、道德規(guī)范,使人喪失了原來的自然本性,變得與自然不協(xié)調(diào)。人類行的目的,便是“絕圣棄智”,打碎這些加于人身的藩籬,將人性解放出來,重新復歸于自然,達到一種“萬物與我為一”的精神境界。
4.對儒家來說,人生的最高境界與管理者的最高境界是一樣的。即使不當管理者,也要配合管理者,當一個好的被管理者,所以也要懂管理,要知書達禮。在敬宗收族的社會中(參見第4.4節(jié)),成年人中的多數(shù)都是管理者,每一個當了父母的人都是管理者,只不過層次上有高有低:最高是平天下(圣),其次是治國(賢),再其次是齊家(君子)。因此,最高境界不一定處于最高層的人才能達到。相反,只要努力,多數(shù)人都能達到。最高境界都包括三方面的內(nèi)容:立德,立功,立言(見圖二十一)。最好的是“三立”俱全。
[思路提示]
一、面對成敗得失,坦然豁達,笑對人生是一種境界。
(1)蘇軾仕途坎坷,被貶黃州,卻通過雨中徐行,表現(xiàn)出其不同常人的人生態(tài)度:“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庇迫换磉_的心態(tài),使他抵達了精神的仙境。
(2)晚年再次遭到重大打擊謫居嶺南的蘇軾,依舊樂觀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做嶺南人”,任憑政治風雨變幻,依舊在悠然坦然的心態(tài)中體會到人生美妙的境界。
(3)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無論面對失敗還是成功,都保持一種恒定淡然的心態(tài)。
(4)澳大利亞羽毛球女單選手葉林•卡羅爾在奧運會中以0比2的比分不敵對手,從而成了第一個離開奧運賽場的選手。她輸了,但她沒有任何不快。在與對手、裁判友好地握手后,她背起了自己的球拍,輕松地向場邊的觀眾揮手示意。此時,全場觀眾將最熱烈的掌聲送給了她。當被問及“第一輪便出局會不會很難受”時,她笑了笑說:“一點都沒有。來參加奧運會本來就是一件很美妙的事,只要能打出自己的水平我就開心!
二、面對名利時超然物外的淡泊是一種境界。
(1)陶淵明的淡泊:“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以一種真正決絕的精神獨立于官場之外,他的世界只有一片可見“南山”的寧靜淡泊的精神家園。
(2)袁隆平:有著鮮明的榮辱觀,他在將近半個世紀的科學探索道路上,經(jīng)歷了種種磨礪和失敗,當他的科研處于低谷時,他失意不失志,始終堅忍不拔地拼搏;當他事業(yè)有成,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及十多項國際大獎,榮譽潮水般涌來時,他冷靜對待,志存高遠,淡泊名利,甚至將在國內(nèi)外獲大獎所獲得的獎金捐贈給基金會,用以表彰科技工作者和扶植新人,表現(xiàn)出他的人格魅力。
(3)王選:一生雖然榮譽無數(shù),幾乎囊括了國內(nèi)所有的科研大獎,但他依然如故,謙遜平和,樸實無華,視名利如浮云,始終過著非常簡樸的生活。對待自己近乎苛刻和吝嗇,但是,對學校和方正,對科研事業(yè),卻慷慨大方,一擲千金。XX年,王選用獲得的XX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及學校的獎勵金共900萬元,設立“王選科技創(chuàng)新基金”,支持和鼓勵青年科技工作者從事具有基礎性、前沿性的中長期科技創(chuàng)新研究。他在海內(nèi)外獲得的其他獎金,也捐贈給了北大的有關院系。他在56歲時,就認為自己已經(jīng)過了創(chuàng)造高峰,決定退出科研第一線,放手交給年輕人去做,自己甘當鋪路石子。退出科研第一線后,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方面。
(4)華盛頓雖然帶領美國人打贏了獨立戰(zhàn)爭,他卻只想回鄉(xiāng)下做個老農(nóng),當了兩屆總統(tǒng)就再也不肯連任……
七、舍己為人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1)汶川大地震中映秀鎮(zhèn)小學數(shù)學老師張米亞跪撲在廢墟中,雙臂緊緊摟著兩個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用自己寶貴的生命,為被他救的兩個孩子插上了飛翔的翅膀!罢挛业某岚颍湍闳ワw翔”,張米亞老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詮釋了這句自己平時最愛說的一句話。
(2)長江大學救人事件。
[范文引航]
境界是一輪月
境界,只有經(jīng)歷過生活的磨難后,方顯其博大弘遠。
近來讀書,看到了兩位名人在“文革”中打掃廁所的故事。一名是錢鐘書的夫人楊絳,一位是大作家沈從文。
楊絳,近年來頗受人們注目,她平和,慈善,《干校六記》《洗澡》等作品已深入人心。她深味莊禪之道,落盡鉛華,心境特別寧靜。
文革期間,她被派遣去打掃廁所,作為一名出身名門,留學英倫,執(zhí)教清華的大家,楊絳先生并沒有難忍的屈辱感。她曾說:“我自從做了掃廁所的,就樂得放肆,看見我不喜歡的人干脆呆著臉都不理,甚至瞪著眼睛看人,好像他不是人而是物,絕沒有誰會責備我目中無人,因為我早已不是人了。這就是‘顛倒過來’意想不到的妙處!
面對那樣的屈辱,自己卻以“妙處”思之,心境何其大也。這種境遇可能一般人很難體會到,但作為大家名流,一朝一夕之間竟成了打擊的對象,心里不知有多少委屈與痛苦,但她卻心態(tài)平和,并“樂得放肆”,終得一番自己的天地,自由的空間,其境界非凡人所能理解也。
另一位是文壇巨匠沈從文。
也是在文革期間,他被下放到故宮勞動,也是被安排去打掃廁所,并且是女廁所,這真是一種羞辱,這對一般人來說,都是無法忍受的,何況是位大學者呢?而當時的沈從文則對朋友說:“他們認為我政治上不可靠,但在道德品質(zhì)上還是可靠的。”表面是一種調(diào)侃,但實質(zhì)上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襟懷。
蘇軾在《定風波》中有一句詩:“一蓑煙雨任平生” 。煙雨平生,滄海沉浮,面對磨難與坎坷,是以曠達視之,還是以怨恨視之;是以包容視之,還是以覬覦視之,他們都選擇了前者,都選擇了豁達的境界。
“靜水流深”,這個詞是人們經(jīng)常使用的,我想用這個詞語來展示我的仰望:靜謐而深邃的流水,波瀾不驚,但它卻更蔚藍,更純美,更沉靜。
時光定格在了新的世紀,這些都是過去的事了。但境界是一輪月,她永遠播灑著純靜的光輝,沐浴著你我。
今晚月光很美,清輝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