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論語1
[文言練習(xí)]四、說明下面句子賓語前置的情況。 (1)于斯三者何先? “何先”,即“先(去掉)哪一個(gè)”。 (2)晨門曰:“奚自?” “奚自”,即“從哪里(來)”。 (3)百姓足,君孰與不足? “孰與”,即“與誰”,在古漢語中,這是一個(gè)常見的用于比較的詞,在疑問句中,在比較中選擇,如“吾孰與徐公美?”而在反問句中,則將前后兩項(xiàng)比較顯示分明,一般是肯定后項(xiàng)。 (4)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 “誰與”,即“與誰”。(5)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未之有”即“未有之”。 (6)歲不我與!拔遗c”即“與(等待)我”。 (7)莫己知也。 “己知”即“知(了解)己”。(8)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 “莫之知”即“莫知(知道)之(他)”。 (9)無乃爾是過與。 “爾是過”即“過(責(zé)備)爾”,“是”系指示代詞復(fù)指“爾”。 (10)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公山氏之之”,即“之(到)公山氏那里去”,前一“之”,指示代詞復(fù)指“公山氏”。 (11)曾是以為孝乎? “是以”即“以是(指代供給父老酒食)”。(12)吾道一以貫之。 “一以貫之”即“以一(忠。┴炛。 (13)仁以為己任。 “仁以”即“以仁”。 五、給下面短文加上標(biāo)點(diǎn)。師德長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輒遜以自免,不見容色。嘗與李昭德偕行,師德素豐碩,不能遽步,昭德遲之。恚曰:“為田舍子所留!睅煹滦υ唬骸拔岵惶锷,復(fù)在何人?”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潔之乃已!睅煹略唬骸拔匆。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干耳!”狄仁杰未輔政,師德薦之。及同列,數(shù)擠,令外使。武后覺,問仁杰曰:“師德賢乎?”對曰:“為將謹(jǐn)守,賢則不知也!庇謫枺骸爸撕酰俊睂υ唬骸俺紘L同僚,未聞其知人也!焙笤唬骸半抻们,師德薦也,誠知人矣!”出其奏。仁杰慚,已而嘆曰:“婁公盛德我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遠(yuǎn)矣!” 六、君子之風(fēng)[課文理解]本章選擇的幾段論述儒家心目中的“君子”必須具備的品質(zhì),包括“道”、“德”、“仁”、“義”、“禮”、“信”等為核心的政治、道德素質(zhì)及掌握“六藝”的知識技能素質(zhì)。具體又有能正確處理“利”與“義”的關(guān)系,能以生命捍衛(wèi)仁義,不以個(gè)人利益為重,不以非正當(dāng)手段去追求富貴名利,重視個(gè)人修養(yǎng),追求內(nèi)涵與外表的統(tǒng)一等。這些,對我們今天的個(gè)人修養(yǎng)、追求完美人格有借鑒意義。 [課文解讀]一、孔子是怎樣形象地表述自己安貧樂道和樂以忘憂的心境的?你怎樣理解“浮云”的比喻義?孔子表達(dá)自己這一志向時(shí)并未用空洞的語言表態(tài),而是用了具體的細(xì)節(jié),寫自己平常的飲食起居,特別用“曲肱而枕之”來寫自己貧困簡陋而自由隨便的生活細(xì)節(jié),尤給人以深刻印象。所以后世許多文人都特別欣賞,在詩文中引用。而“浮云”的比喻,則又形象表明了孔子的富貴金錢觀,正當(dāng)?shù)母毁F、金錢是人追求創(chuàng)造得來的,用不正當(dāng)非法手段謀得的富貴、金錢是可恥的,而且終有被暴露、清算的一天,正如陳毅所寫,對于非法錢財(cái)富貴“莫伸手,伸手必被捉”!都t樓夢》中用“好了歌”來形象闡明金錢、富貴對人生來說猶如“過眼煙云”。李白也有詩:“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倍鸥Φ摹兜で嘁分袑懙溃骸暗で嗖恢蠈⒅,富貴于我如浮云!毙翖壖病端堃鳌て叭罚骸叭瞬豢皯n,一瓢自樂,賢哉回也。料當(dāng)年曾問:‘飯蔬飲水,何為是,棲棲者?’” 二、“鄙夫可與事君”章“其未得之也,患得之”一句,一般都解釋為“患不得之”,但也有人認(rèn)為“患得之”就是害怕得到的意思。如朱熹《論語精義》引呂氏曰:“憚?dòng)谌问,故未得而患得;好利無厭,故既得患失!蹦銓@句話有沒有新的理解?請聯(lián)系實(shí)際作簡要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