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模擬作文——“心靈不是閑置的土地”寫作素材
2017年高考模擬作文——“心靈不是閑置的土地”寫作素材
為了幫助考生們了解高考信息,第一范文網分享了2017年高考模擬作文——“心靈不是閑置的土地”寫作素材,供您參考!
有人說:“心靈不會是一塊閑置的空地;你不種莊稼,它就長雜草。” 這句話引起了你怎樣的思考或聯(lián)想呢?請聯(lián)系自身體驗,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不得抄襲或套作。 寫作提示: 本題是一道比喻性試題,其指向是,青年人不僅要關注和思考我們的外在世界,而且要審視我們的內在心靈,與自己的精神對話,通過有意識的鑄煉來培育自己的心靈,讓自己的精神更豐厚,心胸更高遠,心靈更純粹。
素 材: 也許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著一片長滿雜草的荒野。那些雜草可能是懶惰,可能是貪欲,可能是自私,也可能是虛偽……我們竭盡權利,想要將他們徹底清除,卻往往力不從心。其實,要除去心靈的雜草,唯一的方法便是用美德將荒野占據。
美德可以播下真的種子,開出善的花,結出美的果,可以讓惡習的雜草徹徹底底地失去生存的空間。
如果你對這一片雜草置之不理,則會“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雜草的生命力頑強,稍不留意就會使我們心靈的田野變的一片荒蕪。
放下失敗后的悲觀沉淪,放下嫉妒,放下驕傲,放下虛榮,放下懶惰,我們的心靈將會結出碩大的果,心中的莊稼將會使雜草知難而退,我們的心胸將變的寬廣……
當我們誤解朋友的時候,要冷靜。不能使誤會一開始便只想到對方的千錯萬錯,否則會使誤會越陷越深,讓雜草生根發(fā)芽,將你們之間的真誠的果實驅除出你們的心靈,讓你們從而疏遠真誠……
如果你待任何人都是真誠的,那么善的種子將會落在你的心中,結出碩大的果,使你的心靈明凈。
如果你待任何事都是平等的,那么美的種子將會扎在你心里,開出最美的花,使你的心靈芬芳。
如果你對世間萬物都是友好的,那么真的花朵會跟隨著你,永遠都是那么美麗,你會覺的生活是如此的美好,人們是如此的可愛,世上的萬物都是美麗的。那么你心靈中的雜草不再跟隨著你,它們會另定新居。同時,你心中的莊稼會越長越好……
用真誠去做肥料,用純真去當作陽光,用善良去充當新鮮空氣,你會得到一個心靈中的美麗芳香的大花園,從而將雜草的位置占據。
除掉心靈的雜草,需要美德,真誠,純真,善良……
◎
要想除掉曠野里的雜草,不是用手拔,不是用鋤鋤,也不是用火燒,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讓莊稼占據這片曠野。
面對人生、事業(yè)、愛情,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有過彷徨,有過迷惘,如果迷離的紛華遮住了我們的望眼,紛亂的聲音籠罩住我們的耳膜,苦苦的求索而找尋不到心靈的凈土,此時雜草變很容易侵占我們的心靈,若不能及時的作認真的自我審視與剖析,則我們的心靈很快就要荒蕪;拔、鋤、燒,都不能徹底除掉心靈的雜草,即便是一毛不剩,可我們所期望的并不是光禿禿的心田,每個人都希望在生命的畫板上涂上斑斕的色彩,所以我們應讓心靈浸淫在春風化雨中,讓金色陽光遍灑心靈的每一處角落,只有這樣,我們的靈魂才不受紛擾。
◎
心靈世界可以包藏著很多,美與丑,善良與邪惡,貪婪,名利,金錢……這些心靈的影象有的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卻時刻左右著你的行為。
心靈世界上的那些美好的、坦誠的、善良的苗,心中的真、善、美在時時呵護著苗地茁壯成長,有一天會結出來絢麗的果實。而那些丑惡的、貪婪的苗我們就不得不把它稱之為草。
自然界中的一個簡單的例子,當一片田野中的雜草橫生的時候,那其中的苗將也難以生長得茁壯。它對苗構成了一種威脅,甚至是一種擠壓。
那么心靈世界上的苗與草也和自然相似。
?? ◎
貪婪是心靈中的雜草。
一個沙漠中的尋找寶藏的人,在饑渴威脅生命的時候,上帝給了他一次新生的機會,賜與他甘露?墒,當他吃飽喝足之后,繼續(xù)來尋覓他心中的寶藏,他尋找到了許多的奇珍異寶,他貪婪地將他裝滿自己的整個口袋。可是,當他再次返回的時候,他沒有了維持生命的食物和水源。最后,他不得不扔掉了所有的東西,可是,他仍然沒有走出沙漠。當他在彌留之即,上帝再次問他需要什么的時候,他說:“我要食物和水。”上帝回答他:“該給你的你已經用完,現(xiàn)在等待你的結局就是一個。”
貪婪,讓他最終以付出生命為結局。那么在這個物欲狂飆的時代,人們的貪婪在節(jié)節(jié)膨脹,這貪婪的心靈雜草使人性迷失,沒有了自我。那最終的結局也就成了沙漠中尋寶人的結局。
卑劣是心靈中另外的一株雜草。
他是一種低下人格的體現(xiàn),一種扭曲變態(tài)的心態(tài)。人前好言語,背后放冷箭。時刻標榜自己,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騙取朋友的信任而利用后拋棄。
這樣的人的情感世界是蒼白的,心地晦暗而狹窄。是偽善,卑鄙小人的代表。
嫉妒又是心靈中的一塊雜草。
它是對美好的褻瀆,人類心靈中的一顆時刻都能爆炸的炸彈。如果自己的利益被威脅,或者是別人比了自己強大了,自己往往自慚形穢,在心底產生嘆息,甚至是暴怒,片刻之間點燃了心靈的炸彈,不擇手段地報復,就是由于嫉妒的心靈雜草在作祟。
這種最后的結局往往不但得不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標,反而會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遠,最終落入罪惡的深淵而不能自拔。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無奈。大千世界,蕓蕓眾生,心靈的雜草,歸結為一點那是凝結在你心底的痛。
我們屏棄它,在我們的心靈中徹頭徹尾地清除,才能給這個世界一方潔凈的空間。
讓我們將功名利祿看透,將勝負成敗看穿,將榮譽得失看破,心靈的雜草才沒有了一絲的生長的空間。
◎
人的心靈原本猶如一片肥沃的處女地,撒上什么樣的種子就會變成什么樣的土地。如果人通過各種信息渠道得到的都是暴力、色情、拜金主義、利益爭斗等不良信息,這片沃土不自覺的就會雜草重生。而除去雜草最好方法就是在頭腦中大量播種真誠、善良、寬容的種子,這片土地才會欣欣然,其它任何人為的強制方法都行不通。由此看來,要想鏟除自己頭腦中不好的思想與惡念,唯一的方法就是用善念與美德去充實自己的心靈,除此之外,別無良方!人的行為都是由大腦來支配的,心存善念才能造就一個好人。
◎
是的,每個人的心靈也是一片田野。因為世界的五光十色五花八門,我們的心就生出了數不清的欲望,有些欲望是雜草。它們來自于原始的生物本能,不用澆水施肥也能瘋長,稍不留心就會荒蕪,如果我們只一門心思除掉它會事倍功半;有些欲望是莊稼,需要栽種,需要精心呵護,莊稼越多,雜草的生存空間就越小,莊稼越茁壯,雜草就越孱弱,同時我們再清除雜草,田野就干凈如初,這些莊稼的名字叫美德。
美德讓靈魂無紛擾
心靈不會是一塊閑置的空地,你不種莊稼,它就長雜草。其實,要想除掉曠野的雜草,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面種上莊稼。同樣,要想讓靈魂無紛擾,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據它。
愛因斯坦說:“在所有世界著名的人物中,瑪麗居里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因為居里夫人心里裝著科學,裝著對科學的崇敬與熱愛。美德已經占據了她的內心。面對那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她能夠鄙棄名利,不為所動,她視名利如糞土,將獎金贈給科研事業(yè)和戰(zhàn)爭中的法國,而將獎金贈給科研事業(yè)和戰(zhàn)爭中的法國,而將那些獎章送給6歲的女兒當玩具。
正是因為美德占據了她的心,名利的雜草才無處生根,讓她的靈魂無紛擾,使得她曾連續(xù)兩次獲諾貝爾獎。
被譽為“浙大保姆”的竺可楨,是可敬的、可愛的。他心裝學生,在曾經動蕩的時代中,他沒有想過自己的生死,而是心系學生的前途,命運。面對費鞏的嘲笑,“我們學校的校長只會看天,不會看人”,他毫不生氣,仍聘其為教授,因為他賞識費鞏的才華。他用那溫厚光輝照亮著浙大,照亮著中國的教育事業(yè)。
他的內心被美德裝滿了,狹隘、自私、報復等雜草都已連根拔除,他的靈魂不被外界紛擾。曾經有人這樣評價他:“他的人格亦如他老家紹興的白墻黑瓦,一派日月山川般的明凈。”確實,他用他的美德感染了身邊的每一個人。
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世紀最有影響的100位藝術家中唯一的女性——萊妮麗勞斯塔爾,她前半生因為美貌被某軍官看中,導致半生失足,但是她的心仍充滿美德,靈魂沒有被紛擾。當她擺脫軍官,獲得在自由之后,仍保持一份自信,一顆不息的奮斗雄心。因此,生命的碩果就如影相隨。
在人生的旅途中,到處都充滿誘惑,到處都充滿荊棘,要想在這旅途中,能夠抵擋住誘惑,跨過荊棘,那么讓美德來占據你的內心吧!堅定自己的信念,讓樂于奉獻、溫厚寬容、奮斗不息、鄙棄名利的美德來充實你的內心吧!因為美德讓靈魂無紛擾!
培育自己的心靈花園
如果沒有美德的陽光照耀,人的心靈便會被丑惡的黑暗覆蓋;如果沒有真理的清泉流淌,人的心靈便會被漫漫黃沙湮沒。心靈不會是一塊閑置的空地,你不種莊稼,它就長雜草。既然如此,那我們就該學會培育好自己的心靈花園。
要培育自己的心靈花園,就應該及時反省自己,去除心靈的雜草。“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鬃釉唬“吾日三省吾身。”正是因為孔子能不斷反省自己,才使他成為了無憂之仁者、無惑之智者、無懼之勇者,才使他成為了后世景仰的大圣人。靖節(jié)先生“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才會怡然自得地種豆南山、采菊東籬,能夠在生活困苦之時仍不為五斗米折腰,能守住自己的心靈花園不被官場的黑暗侵蝕。如果陶淵明在黑暗的官場中迷失了本性,被名利蒙住了心靈,那他又怎么會擁有如此高深的文學造詣呢?
要培育自己的心靈花園,就應該不斷學習正確的知識,為自己的心靈種上美麗的花。漢代學者王符曾說:“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當世者,莫良于典。”宋代朱熹也曾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他們兩人都在不斷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找到了快樂,也凈化了心靈。季羨林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還繼續(xù)為中國的文化事業(yè)不斷努力,即使是在牛棚還不斷追求真理學習知識。正是因為季羨林能堅持學習知識,才使得自己擁有了一座長滿了鮮花的心靈花園,才使他成為了感動中國、讓億萬人景仰的一位學者。
要培育自己的心靈花園,更應該時時從人民的角度出發(fā),讓自己的心靈結滿累累碩果。“蕓蕓眾生,孰不愛生?愛生之極,進而愛群。”秋瑾正是因為“愛群”,愛所有的人,才在國家民族危難之際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為自己的心靈譜上了一曲最美的贊歌。名滿天下的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為了自己畢生的夢想——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他放棄了安逸的生活,每天專注于田疇。即使是曾經受人非難,人民的好總理秉著“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的想法,思民之所憂,行民之所思,帶領著十三億中國人跨過了一道又一道的坎,使整個國家邁入了一個春天,也使他自己的心靈邁入了一個碩果累累的秋天。
無數的榜樣告訴我們培育自己的心靈花園是多么重要。只有用心培育了自己的心靈花園,它才會陽光普照,清泉淙淙,生機盎然。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我們更應該循著前人的正確軌跡,不斷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讓自己的心靈花園美麗燦爛,碩果滿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