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中的“月亮”意象
古典詩詞中“月亮”意象
月亮,是文人墨客最喜歡吟詠的對象,是中國古典詩詞中最有神秘色彩而且最具親切感的意象。千百年來,月光帶給讀者無盡的溫暖和感傷,無盡的希望和懷念。以至于成為中國人寄托情感的最好的載體。
1、“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碧云端!保ɡ畎住豆爬试滦小罚┐司湎劝言铝帘茸靼子癖P,符合小孩的認(rèn)知特點,又將其比作瑤臺鏡
臺鏡,想象奇特,充滿了童真童趣。
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的《暮江吟》)此句寫新月初升的夜景:江邊的草地上掛滿了晶瑩的露珠,多么像鑲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一彎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藍(lán)的天幕上,懸掛了一張精巧的弓,多么可愛的九月初三夜啊!詩人用生動的比喻,描寫出了初秋江上的清冷夜景。
3、“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保ɡ铎稀断嘁姎g》)先寫出詞中人“無言獨上西樓”的孑然身影,再摹寫其人所見的樓外之景:月不是圓月,而是如鉤的殘月。殘月的清光照著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門緊鎖。一切無不籠上冷落凄清的濃郁色彩。這里雖未出現(xiàn)“愁”字,但不言“愁”而愁自見。
4、“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保ɡ畎住抖汕G門送別》)第一句是月夜俯視所見: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入流速緩慢(因江面開闊)的長江水中,好像從天上飛來一面明鏡。第二句是白晝眺望所見:天上的云彩,層層疊疊,構(gòu)成海市蜃樓。
5、“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保ㄌK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那拉得滿滿的弓不正像空中的圓月嗎?比喻很恰當(dāng)。此句表述了自己企望為國御敵立功的壯志。意思是我一定會把雕弓拉得滿滿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過去。這里作者用“天狼星”代指從西北來侵?jǐn)_的西夏軍隊。
6、“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保ɡ畎住堵勍醪g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李白是很重視友情的,當(dāng)他聽到好友王昌齡遭貶遠(yuǎn)放時,心情十分憂愁。他心想世上惟有明月能分別照見遠(yuǎn)隔千里的人,那就將“愁心”寄與明月吧。明月也確乎有情,將“愁心”傳與王昌齡,帶去了詩人莫大的精神慰藉。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保ɡ畎住鹅o夜思》)床前一片潔白的月光,好像地上鋪著一層霜。抬頭遠(yuǎn)望天上的明月,低頭不禁想起家鄉(xiāng)。本詩形象地揭示了詩人的內(nèi)心活動,鮮明地勾畫出一幅生動的月夜思鄉(xiāng)圖。
8、“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保ɡ钌屉[《無題》)女主人公早晨起來對鏡梳妝,為別離日長會使自己變得衰老而發(fā)愁,男主人公由于情人不在身邊,他感到異常孤單,以致覺得月光也是寒冷的。這兩句把一對真摯相愛的情人分別后的痛苦情狀表現(xiàn)得很真切。
9、“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歸園田居》)為了不使田園荒蕪,詩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著月光回來,月下的詩人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里,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歸耕圖!陶淵明的詩于平淡中很富有情趣。
10、“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保ㄌK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人生有歡聚,也必然有離別,這正是與月亮有圓時,也總有缺時一樣,原是自然界的規(guī)律,自古皆然。既然世界上不可能有永遠(yuǎn)圓滿的事情,那就沒有什么好悲傷的了。……
11、“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保懹蔚摹队紊轿鞔濉罚
12、“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保ㄐ翖壖驳摹段鹘隆罚
1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保◤埦琵g《望月懷遠(yuǎn)》)
14、“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保ㄍ蹙S《鳥鳴澗》)
15、“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保ㄙZ島《題李凝幽居》)
16、“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張先《天仙子》)
17、“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保淌狻兜麘倩ā罚
18、“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guān)風(fēng)與月。”(歐陽修《玉樓春》)
19、“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保ǹ娛献印顿x新月》)
20、“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保ɡ畎椎摹缎葜x朓樓餞別校書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