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詩歌鑒賞
詩歌鑒賞不但能提高人們的文學審美情趣,而且能培養(yǎng)人們的良好文化涵養(yǎng),所以自1993年詩歌鑒賞在高考試題中出現(xiàn)以來,就深受廣大中學語文教師好評。但由于考生文化底蘊薄弱,詩歌鑒賞題的得分率一直偏低。以前詩歌鑒賞的復習,往往強調指導學生認真分辨題型、明確試題選項常見的錯誤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等。XX年高考的詩歌鑒賞題打破以往客觀選擇題的命題方式,以主觀表述的形式考察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這種命題方式的轉變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詩歌鑒賞的難度。面對新的題型和要求,怎樣才能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在考場上圓滿完成詩歌鑒賞的答卷呢?根據(jù)我詩歌教學的體會,我認為對古典詩歌的閱讀與鑒賞主要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 了解鑒賞詩歌的重要性
(一)、能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想象能力
想象力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想象能力是學生學習各科知識以及今后發(fā)展深造的基礎,是創(chuàng)造的前提條件,是從小學就開始培養(yǎng)的一種基本能力。詩歌中的想象豐富而大膽,如李白詩中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帮w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王維詩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李清照詩中的“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毛澤東詩中“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等詩句,都能讓人神思飛揚,浮想聯(lián)翩。多讀詩,多鑒賞這樣的好詩,無疑能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想象和聯(lián)想的能力。
。ǘ、能培養(yǎng)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近幾年的高考詩歌賞析題,全國卷及各省市卷均要求考生要用文字來表述,也就是說要學生用通順流暢的語言,概括表達出自己對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人物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等方面的看法。高考對詩歌賞析的考查已不再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xiàn),而都采用文字作答的形式來考查。它要求學生不能“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要能把“茶壺里的餃子”倒出來。心里琢磨好了的,嘴里要說得出來,筆下還要寫得出來。不僅要讀懂,弄清楚,還得句子通順,語言表達準確,才能得較高的分數(shù)。
筆者認為,對文學作品的欣賞,是建立在對語言理解的基礎上的。高中學生處于基礎教育的最高層次,已經(jīng)儲備了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語言知識和人生閱歷,這些是欣賞詩歌的前提和條件。但與小說、散文、戲劇相比較而言,詩歌又有它的特殊性。篇幅短小,意蘊深刻,敘事簡練,情感內(nèi)斂,它雖立足于現(xiàn)實,但又往往高于現(xiàn)實。詩人大多采取避實就虛的形式,或濃縮歷史,或觀照未來,或挖掘內(nèi)心,學生很容易造成對詩歌理解的隔閡感。在語文教學中,對于詩歌的學習和考查,無論是著眼于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增強其知識的邏輯性,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品質,塑造完美人格,都顯得尤為重要。詩歌鑒賞都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 鑒賞詩歌中存在的問題
從近幾年的高考試卷中詩歌鑒賞答題情況來看,題目的難度都不算太大,但學生答題屢屢失誤,主要原因是:① 考生對詩歌特點認識不足,把握不準;② 綜合分析能力不夠,思路不清晰;不能用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鑒賞的內(nèi)容,③ 存在答題的形式不規(guī)范等,這樣勢必導致不是漏項就是言不由衷或者錯答。
。ㄒ唬、言不由衷
部分學生因受語言表達能力的限制,在答題時,沒有辦法將自己所想的內(nèi)容用恰當?shù)恼Z言加以描述,也許想得很完整,而答題卻很糟糕,犯了言不由衷、似是而非的錯誤。
。ǘ斪髯x后感
有的學生誤把對詩歌的語言、形象、技巧的初步鑒賞,對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進行評價當作讀后感來寫,進行闡發(fā)性的理解和發(fā)揮,這也是不符合初步鑒賞和評價的要求的。
何謂鑒賞?鑒賞就是鑒別、賞析。賞析出詩歌意境好壞的原因,關鍵要把握住詩句本身的含義,結合詩人的生活實際進行分析,或者從詩句本身的語言信息中分析出詩所蘊涵的思想感情,而不是置詩句于一邊,大談自己的感受,或引申出一個觀點進行闡發(fā)性的議論。
(三)、評定式鑒賞
有學生只根據(jù)題目要求,評定式鑒賞,脫離原文,簡單一筆,象老師寫操行評語一樣進行回答,寥寥幾句,缺少對原文的準確分析,這樣的鑒賞雖緊扣了題目要求,但由于脫離了原文,評定式的句子沒有了依據(jù),分析也是不全面的。 這類答題的錯誤在于沒有領悟到詩歌的意境,掌握詩歌鑒賞的本質。
。ㄋ模、引經(jīng)據(jù)典
有的學生在考試時生怕鑒賞不全面,竭盡鑒賞之能事,潛心鉆研,引經(jīng)據(jù)典,與原詩進行分析比較,難免掛一漏萬。 在分析時,顯然只采用了比較的方法,將原詩的內(nèi)容與其他詩句加以比較,但又沒有揭示內(nèi)在的“妙處”,其實等于沒有分析。在分析過程中,由于對所旁證的詩句理解不全面,往往容易失誤。再說,初步的鑒賞指的是“對作品的形象、語言、技巧、思想內(nèi)容作概要的賞析,無須引經(jīng)據(jù)典,也不需要拿題目以外的作品進行比較,只需對作品本身的特點進行鑒賞”。顯然,引經(jīng)據(jù)典式的鑒賞是沒有必要的,只能是畫蛇添足。
(五)、缺乏分析
在鑒賞詩歌時,學生往往將詩句當著一個個例子,只用于證明自己的某些觀點,缺少結合詩句本身進行分析,觀點與例子之間只是一種水與油的關系,觀點脫離詩句本身,詩句成了觀點的外衣,顯然違背了詩歌鑒賞的規(guī)律。
三、鑒賞詩歌的具體解決方法:
。ㄒ唬、 反復誦讀、激發(fā)想象:
古人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韓愈在《進學解》中也寫道:"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由此可見,大量誦讀、反復吟詠是培養(yǎng)語感、提高鑒賞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抑揚頓挫、富有感情的誦讀中,詩的韻味、詩的意境、詩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讀之同時,還需展開想象。想象是引發(fā)情感的橋梁,在想象中還原詩歌給我們描繪出的形象畫面,在感悟中體味作者的詩情,這樣,作者就把我們的精神帶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ǘ、積累、運用鑒賞知識
1、 文體知識:
中國的古典詩詞博大精深。鑒賞古詩,如果沒有掌握一定的詩詞文體知識,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動。首先,應對中國古典詩歌的流變有相當清晰的認識,不僅要掌握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這兩大文學源頭,還要按照歷史的順序理清詩歌發(fā)展的脈絡;其次,還應對詩詞的格律知識有比較清楚的了解,諸如句法、用韻、對仗、詞牌、曲牌等知識。再次,還要充分把握詩詞特點:高度的概括性、生動的形象性、強烈的抒情性、鮮明的音樂性。
2、詩歌內(nèi)容
不同類別的詩歌在表情達意、節(jié)奏韻律等方面各有特點,按表達方式,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按格律,可分為古體詩、近體詩;按語言,可分為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按內(nèi)容,可分為山水田園詩(寫景詩)、詠物詩、邊塞詩、詠懷詩、詠史詩等。
、佟⑸剿飯@詩:山水田園詩屬于寫景詩的范疇,側重于歌詠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園。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淵明、謝靈運、謝脁、孟浩然、王維、楊萬里等。當然,李白、杜甫、蘇軾等也有大量描寫山水的佳作。如王維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通過對山間清幽美景、山村淳樸民風、鄉(xiāng)間勤勞百姓的描述,詩人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會境界,表達了對目前隱居生活的滿意之情,充分體現(xiàn)了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
、、詠物詩:詠物詩的特點是托物言志。鑒賞詠物詩,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詠物詩的感情表達比較含蓄,更需要我們在讀解時用心體味。如于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詠石灰就是在歌詠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③、邊塞詩:盛唐時期的邊塞詩,豪邁奔放、一往無前,代表人物如高適、岑參;而宋代的邊塞詩更多地表現(xiàn)出報國無門的憤懣壓抑以及歸家無望的哀傷,代表人物如范仲淹。邊塞詩歌的特點在于從不同角度展現(xiàn)時代的風貌,鑒賞時應首先把握時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蘊含的不同思想感情。如岑參的《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反映戍邊將土思親的心曲,事情雖小,情意卻深。
④、詠懷詩:如果說寫景詩是借景來抒情的話,詠懷詩的特點就是即事抒懷。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發(fā)而成詩,即為抒懷。鑒賞這類詩詞,首先要了解作者寫的是什么事,然后體味作者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情懷。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的形式和對眼前環(huán)境的敘寫--這就是"即事",闡發(fā)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這就是抒懷,后兩句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這是進一步抒懷。
、、詠史詩:詠史詩多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觸,或喟嘆朝代興亡變化,或感慨歲月瞬息變幻,或諷刺當政者荒淫無恥,從而表現(xiàn)作者閱盡滄桑之后的沉思,蘊涵了深沉的懷古傷今的憂患意識。詠史詩的代表人物是劉禹錫、杜牧等。蘇軾的《念奴嬌o赤壁懷古》堪稱詠史詩的典范,詩人站在浩浩古戰(zhàn)場、滾滾長江邊,抒發(fā)了對歷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時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瀟灑儒雅、指揮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詩人雙鬢染霜而功業(yè)未就的傷己之情。
3、詩人風格
由于作家的生活經(jīng)歷、感情氣質、藝術素養(yǎng)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出各自獨特的格調、氣派和趣味,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風格。三曹詩風的蒼涼雄健;張九齡詩風的委婉蘊藉;孟浩然詩風的語淡者味重、恬靜渾健;王維詩風的恬淡生動;王昌齡詩風的雄健渾厚;李白詩風的飄逸灑脫;杜甫詩風的沉郁頓挫; 高適、岑參詩風的雄渾奇拔;韋應物詩風的清新典雅;韓愈詩風的氣勢磅礴、奇特新穎;賈島詩風的蕭瑟悲愁;李賀詩風的憂郁激憤;元稹詩風的艷麗淺近;白居易詩風的平白清新;劉禹錫詩風的清峻明朗;李商隱詩風的清麗俊逸;杜牧詩風的含蓄綽約;李煜詞風的傷感細膩;歐陽修詞風的清麗明媚;范仲淹詞風的蒼涼悲壯;晏殊詞風的明朗疏淡;蘇軾的曠達豪邁;柳永詞風的纏綿悱惻;黃庭堅詞風的自然流暢;秦觀詞風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詞風的婉約凄切;楊萬里詞風的新鮮活潑;陸游詩風的雄渾奔放、明朗流暢;辛棄疾詞風的氣勢雄壯;姜夔詞風的精心刻意、清妙秀遠等等。我們應通過自己的鑒賞活動,加強對作家作品的感性認識,從而歸納出各個作家的風格。了解詩人的風格,有利于把握他們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4、語言特點
語言是詩歌的載體,分析語言是進行文學鑒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準確地理解了作品的語言,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評價和鑒賞。(1)清新。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2)平淡,也稱質樸。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3)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4)明快。其特點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5)含蓄。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發(fā),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6)簡潔。就是干凈利落,言簡意賅。
5、詩歌意象
意象是詩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東西。作者要通過意象來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感情。指導學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蘊含的言外之意,這是鑒賞成功的重要因素。 例如,我們可以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中所描繪的"孤帆遠影"等意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遠影"消盡,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濃郁的綿綿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通過"楊柳"、"曉風"、"殘月"等意象所傳達出來的傷別情懷,歲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潔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鳥象征自由等等。另外,還須明白我們傳統(tǒng)的審美習慣,"望月懷遠"、"傷春悲秋"、"見流水則思年逝"、"梧桐細雨則凄楚悲涼"等等諸如此類的符合我國傳統(tǒng)的審美特點。
6、表現(xiàn)手法
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借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xiàn),我們要了解一些常見的藝術手法。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別。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先景后情,過渡、鋪墊、伏筆等。 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夸張排比反復象征"等,其他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欲揚先抑、聯(lián)想想象、語序倒置等。學生對這些手法都應了解,以便在鑒賞時得心應手。
7、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
(三)、靈活運用答題技巧
學生在回答主觀鑒賞題時要重視"三注意":
首先要注意題目,有些題目本身就具提示性:象楊炯的《從軍行》、李白的《越中覽古》《送孟浩然之廣陵》、駱賓王的《在獄詠蟬》、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
其次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試出題選取詩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創(chuàng)作風格的詩作,例如蘇軾、辛棄疾的豪放詞,柳永、秦觀的婉約詞,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王維的" 詩中有畫 "等等。注意到這一點,對整體鑒賞很有好處。
再次要注意注釋,注釋雖短短一二句,卻是出題人給你的暗示。有時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nèi)容;有時介紹相關詩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用典或意境。有時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寫作風格。所以,我們一定要仔細研讀注釋!
可以這樣說,做到了"三要",詩歌鑒賞就成功了一半。
(四)、強化書面表達
經(jīng)過一定的鑒賞訓練之后,學生對于一首詩歌,往往會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和感悟。但是,一旦述諸語言,學生的思維卻往往大打折扣,寫出的鑒賞文字缺乏邏輯性、條理性,表達不出自己的想法,成為思想表達的瓶頸。從閱卷效果來看,閱卷教師也往往喜歡那些卷面清爽、表述嚴密、條理清晰、邏輯合理的答卷。因此,書面表達的訓練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嚴密、條理清晰、邏輯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細說。雖然鑒賞的文字較作文少很多,但是考生也一定要遵循"意在筆先"的原則,先構思后再落筆,避免涂涂抹抹。卷面清爽,閱卷教師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無形中得到了一個較好的印象分。
表述嚴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嚴密性,無論是前后的照應,還是起、承、轉、合等環(huán)節(jié)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顧此失彼,更不能前后矛盾。
條理清晰,是結構方面的要求。一般來說,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標志明顯的樣式,往往會得到條理清晰的評價。
邏輯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見解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高論,也應當能夠自圓其說。
以上主要從詩歌的內(nèi)容、形式以及答題技巧幾方面,對詩歌鑒賞進行了粗略的談論。我相信,同學們只要對詩歌饒有興趣, 掌握一定的規(guī)律方法,克服功利主義思想,摒棄為做題而做題的做法,就一定能打開詩歌鑒賞的大門,在平時的學習和高考中游刃有余。
總之,在平時的詩歌鑒賞過程中,我們只要把握好古典詩歌和現(xiàn)代詩歌以上的鑒賞方法和技巧,做到因詩制宜、因題制宜,靈活運用。那么我想,不管是現(xiàn)代詩歌還是古典詩歌,無論是平時閱讀還是考試,我們就會自如應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