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和孩子溝通(精選6篇)
怎么和孩子溝通 篇1
一、多鼓勵少責備
由于孩子的年齡較小,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夠,因此當小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應多給予鼓勵和指導,并盡量讓孩子知道自己不對的地方在哪里,不要用責備的辦法使幼兒承認自己的錯誤,應該督促幼兒改正錯誤,多給予他一些鼓勵,以期待他的下一次進步。
二、多尊重少強迫
尊重是溝通成功的重要因素,大家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小孩子當然也不例外。我們大人歡用自己的方式與立場去強迫小孩與自己做相同的事情,而忽略了對方的想法。要知道小孩子同樣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我們僅用自己的方式去與幼兒溝通,而不考慮他們的想法,我想這樣的溝通方式最后一定會導致失敗!∽鹬匦『⒌幕A上再與小孩溝通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例如大人往往不準小孩看電視,但是父母在強迫小孩子離開電視機以后自己卻死守著電視臺的各種節(jié)目,這樣做幼兒會感覺到不公平,是極不正確的溝通方法。
三、多期望少比較
" 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 " 是天下父母親共同的期望, 所以父母對小孩子期望過高也是影響溝通的重要因素。雖然父母對小孩有所期望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大部分的父母很喜歡將自己的小孩與別人的小孩做比較,甚至于父母對子的期望多少參雜著自己自私的成份。希望借子女的成就,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這樣會直接影響自己和子女的溝通。更有的父母直接指出自己子不如別人的地方對孩子進行責罵。這樣做對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很大的影響,甚至會使幼兒在以后的與人溝通中產生自卑心理。如果換一種方式與幼兒交談,讓幼兒知道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就會使孩子思想上產生無限的動力,朝父母期望的方向發(fā)展,事半功倍。
四、多建議少命令
當與小孩進行溝通時,務必要多用建議的方式,盡可能提供幾項不同的建議來供幼兒參考,并觀察幼兒的生活習慣,從旁邊協(xié)助和指導幼兒,誘導孩子去。有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小孩子也會罵人,但是如果你仔細聆聽會發(fā)現(xiàn)小孩子所說的話全部都是自己曾經說過的話。小孩子的思維系統(tǒng)發(fā)展特點決定了模仿是們學習的最佳方法。我們的父母如果用多建議少命令的話,比較容易讓小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怎么和孩子溝通 篇2
1、通過提問回答方式
家長認為只要家長說了孩子聽了,問題就解決了。但小孩會慢慢對大人的話產生疑問。所以作為家長要注意和孩子溝通的方式和方法,學會設計問題,用問詢方式來和孩子溝通,盡量不要用反問句和陳述句,同時要盡可能地聽孩子說。提問具有很強的技巧性,家長在這方面需要加強學習。
2、多用尊重和理解方式
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知識和見識增長,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這時就要家長改變方式,要用尊重和理解方式去交談?梢灾鲃尤チ私夂⒆铀P注的文娛活動、熱門話題,和他們進行交談,而不是把考試成績當成與孩子交流的唯一話題,這樣親子間才可能有話可談,有事可商。
3、多元化的溝通渠道
家長不能僅僅立足于語言溝通的方式,應該采取多種方式與孩子溝通。孩子比較喜歡音樂,那就采取音樂的方式,循循善誘。家長的語言符號用多了,往往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多種新穎的溝通方式,容易增加情趣。常規(guī)的溝通方式往往引不起孩子的興趣和能動性。
4、和孩子做知心朋友
這點很難做到,有些家長擔心會因此失去家長的威信,可以讓一位比較適合的家長扮演此角色。孩子跟你進行聊天后會把遇到的問題告訴你,家長就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進行引導孩子,繼而幫助他成長。
5、溝通是一個彼此協(xié)商、讓步的過程。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必須的,只有有效愉快的溝通還能孩子和父母家庭才會越來越和睦,孩子才會越來越懂事。在溝通的路上,家長要不斷改進和學習。
怎么和孩子溝通 篇3
正面解釋孩子遇到的拒絕
當孩子遭到同伴拒絕時,家長不應表現(xiàn)出焦慮,平靜地告訴孩子:“他現(xiàn)在不想跟其他人玩,可能下次就不會拒絕你了。”引導孩子面對拒絕時別太過沮喪。
教孩子友好地拒絕和面對拒絕
孩子也有自己的喜好,在交往過程中,會有一些固定的玩伴,如果有其他小朋友加入,往往會是拒絕的態(tài)度,這時,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但是要告訴孩子如何禮貌地拒絕別人,比如“我們現(xiàn)在人數(shù)夠了,等一下吧。”
父母也要注意提高孩子社交的技能,如果孩子想和別人玩游戲,應該征求意見,“我可以和你們一起玩嗎?” ,也要事先告訴孩子:“如果他們不同意你加入,沒關系,我們下次再玩。”
怎么和孩子溝通 篇4
改善家庭教育環(huán)境,表達正面期望
培養(yǎng)孩子的分享意識。父母不要一味的寵愛嬌慣孩子,一切以孩子為中心,而要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告訴孩子:“你的玩具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玩。”逐步培養(yǎng)孩子的分享意識和分享觀念。
父母不要表露負面期望。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如果經常向孩子灌輸這樣的觀念,如“不要讓小朋友欺負你,拿好自己的玩具。”那么,這些負面言行會慢慢轉化成孩子的行為。
理解孩子,不要亂貼標簽
孩子的思維正處于我向思維階段,他們很難理解同伴的感受,所以對于拒絕同伴的孩子不要給他貼上“自私”的標簽,而是要逐步引導孩子了解別人的感受。比如,當孩子拒絕了別的小朋友,可以問他:“當你被其他小朋友拒絕時,你會是什么感覺呢?” 讓孩子獲得豐富的內心體驗。
而對于經常被同伴拒絕的孩子,家長也要認真查找原因。如果是孩子有攻擊行為,如打小朋友、搶玩具,父母不能一味責怪孩子,而應幫助孩子糾正不良行為。如果是孩子個性內向,不愛說話,社會交往能力弱,父母更要多鼓勵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多與同伴交往,幫助孩子逐步克服膽怯,并及時表揚孩子在交往中的進步。
怎么和孩子溝通 篇5
放下姿態(tài)
國外教育中,教師在遇到自己的學生,不管年齡多小,都是以“先生”“女士”來進行稱呼,并要求他們也這樣稱呼老師,從稱謂上就做到了一視同仁,但縱觀我國,不論教師還是家長,總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看著學生,如果他們還小,或許不敢挑戰(zhàn)這種權威,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會越來越蔑視權威,這時候,越自我感覺良好的成年人,在學生面前越被無視和嘲笑,所以,想要溝通,第一步必然要平等。
尊重學生
這點是重中之重,學生年齡小,處事不深,想法幼稚,但不代表他們的想法有錯,不代表他們的吶喊無用,成年人總會以一種“你還小你什么都不懂”的心態(tài)來對待學生的想法,久而久之,當學生們感受到了所謂的成人對他們想法的無視與不尊重,那他們內心的窗戶就會慢慢關上。所以,一定要尊重他們的想法。
例如:有學生問:學習有什么用呢?這些知識我們一輩子都用不著。
一般成年人的回答不外乎是:你不學習你吃什么?學習這么差對得起我們嗎?只有學習才有出路。。。。。
而往往成年人得到的回答則是一大堆反面案例,誰誰誰才小學畢業(yè)身價百萬之類的,說實話,一般成年人是說不過學生的。
正確的做法是不談絕對,談利弊。
講述如果不學習會有一條什么樣的道路,可能會成才,可能會經過社會的磨礪成為很強大的人,但你的個人素質還不夠,不足以應付這社會的變化。。。。
而如果學習,則你能踏上一個更高的臺階,視野和思想會有更高的變化,對你來說,也會有更多的選擇和道路。。。
少談回報
中國的孝道是父慈子孝,父母慈祥慈愛,兒女才會孝。但社會與成年人們總是會說“你要孝,你要孝,因為父母養(yǎng)了你,所以不管對你怎樣你都要孝”,這種愚孝的思想在以前或許可以,但新時期的學生受到了更自由的思想影響,往往會懷疑這種無條件的孝道。所以,少談回報,少說:養(yǎng)你這么大,你怎么。。。。;少說:你知道我們在你身上花了多少錢嗎
不要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物品,不要把孩子看作投資的對象,而要把他們看作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
仔細聆聽
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學生很傲嬌,只要你有幾次沒仔細聽他們的知心話,那就會被打入冷宮,背上一個“他都不懂我的”的黑鍋,所以,一定要仔細聆聽,你聆聽并作出反應,學生就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
寬容但有原則
學生時代總會做出許許多多讓人頭疼的事情,我的建議是,如果不違反原則,就寬容對待,但要說明事情的嚴重性。而對于違反原則的,絕不能姑息。
不體罰
體罰對于中學生用處為零,盡量不要使用,否則會加劇逆反心理。
以身作則
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要明白一點,身教的效果遠遠大于言傳。如果自身都做不到,如何要求別人?
怎么和孩子溝通 篇6
一、要放下權威的架子,蹲下身子平等地與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權利。
二、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朋友,適當時放棄那雙充滿“愛”的手,讓孩子健康自由的成長。
三、父母要以身作則,要知道單純的“言傳”往往很難讓子女發(fā)自內心地完全地接受你的教育,只有父母做出了榜樣,孩子才能真正的信服。
四、要能疏導孩子的情緒,尤其是對處于青春期的孩子,要積極耐心地幫助其疏導不良情緒。
五、教會孩子溝通的本領,讓孩子主動說話并能正確的表達。這其中,教會孩子自信是最為關鍵也是首要的一步。
六、常識孩子,告訴孩子:“你真棒”,賞識只要掌握了尺度和方法,那就是最能激發(fā)孩子潛能,最有助于孩子成長的教育方法。
七、掌握批語和懲罰的方法,批語和懲罰固然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但如果用得好,也是非常具有效果的。
八、給孩子一個寬容的成長環(huán)境,讓孩子充分體會你的愛,這是家庭教育最為根本的一點。
蹲下來,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關心與理解;是我們關心兒童世界的一種方式;也營造出一種明主、和諧的相互尊重的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放下家長權威的架子,和你的孩子做朋友,讓他們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