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怎么與孩子溝通(精選5篇)
老師怎么與孩子溝通 篇1
1、批評要準確。班主任對學生的批評教育,第一位重要的就是要掌握準確地事實。不準確或無根據的批評是正確批評的大忌,班主任要對問題的或錯誤的責任掌握準,對問題錯誤的性質、情況和影響要掌握準,對發(fā)生錯誤的過程及細微末節(jié)要掌握準,對犯錯誤的同學和他們的一貫表現(xiàn)要掌握準確。只有準確地批評才能讓學生心悅誠服,才能有利于學生改正錯誤向好的方面轉化。
2、批評要入情、入理、入心。所謂入情,就是具感情性,以情感人。所謂入理,就是批評應講理,而不是以勢壓人,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心服口服。所謂入心,就是注意師生心理的協(xié)調,班主任在批評之前,要注意考究當時學生心理的狀態(tài)如何,給學生一段反思的時間,在學生有了一定的心理基礎的時候,再進行針對性地批評教育。批評,不僅要做到合道理,還要合情理、合心理,做到入情、入理、入心,學生才能接受。
老師怎么與孩子溝通 篇2
1、誘導式。對學生指點開導,循循善誘的談話方式,一般是用于有壞習慣,自覺性、控制力較差的學生。班主任在誘導時,要有恒心、耐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致以行,持之以恒,必要時反復談,切忌“急躁冒進”、“一口吃個胖子”。特別是對一些后進,頑皮的學生,班主任要“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用愛的潺潺細流滋潤學生的心田,相信變好的一天,會到來。
2、愛撫式。用愛心誠心去喚醒學生,采用溫暖的談心方式,一般適用于雖經努力仍較差的學生、心里有缺陷的學生、受了委屈及挨了處分有悔改表現(xiàn)的學生,對這些學生班主任要給予安慰和理解,用一片愛心溫暖學生冷卻的心,點燃起心中的“希望之火”,有效的防止“破罐子破摔”的現(xiàn)象。
3、暗示式,選擇適當的時機,運用教育機智寥寥點撥,微微提醒的談話方式,一般適用于偶犯或初犯錯誤又要面子的學生,班主任要寬容學生,相信他們犯錯誤只是“一時糊涂”所致,談話時應有暗示但又不捅破這層“紙”,暗示的談話往往產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4、警鐘式。分析嚴重的后果,促進學生感染悔悟的談話方式,一般是用于那些膽大老練,屢教不改,“小錯不斷,大錯不犯”的學生和這類學生談話班主任要措詞嚴厲,態(tài)度嚴肅,言之有據,指出這類問題的嚴重性,敲響警鐘,以必要的壓力,使其猛然醒悟,改錯圖新,“敲警鐘”式談話要注意,盡管班主任態(tài)度“生硬了點”,也要讓學生感到班主任的愛心,感到改正有望,不要讓學生產生感到被逼進死胡同的感覺。
5、直入式。單刀直入,就事論事,不扯“破棉絮”的談話方式,一半用于性格外向,開朗直爽的學生。對這些學生班主任要直截了當,快人快語,要言不煩,切忌婆婆媽媽,吞吞吐吐,欲說又止,引起學生的反感。直入式的談話,順應開朗學生的性格,能讓學生感到老師的信任,從而產生向上的動力。
6、筆談式。借助書信往來,保持師生“心通”談話方式,一般適用于有心理障礙或礙于面子難以在老師面前啟齒的情況,筆談時班主任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首先向學生敞開心扉,更要守信用,為學生保守秘密。筆談式的談話,可以使師生盡情的談出心里的想法,又能避免面談某些問題的尷尬,往往是其它方法不能代替的。
老師怎么與孩子溝通 篇3
平日里,家長們忙于工作,除了家長會之外,恐怕沒有太多的機會跟老師面對面的交流。大多數家長也都會局限于此,不再與老師做過多的溝通。事實上,除了面對面交流之外,還有其他一些方式可以與老師進行溝通。
(1)電話或短信。特點是方便、快捷。家長可以通過電話或短信的方式給老師送去問候,同時詢問一下孩子的學習情況。既節(jié)省了去學校的時間成本,又不至于給老師帶來過多的打擾。
(2)郵件。此類方式便于家長想要表達的內容更富邏輯和條理性,也便于一些較復雜事情的敘述。郵件發(fā)出之后最好通過短信等方式提醒老師查收,以確保老師看到信件內容,并給予回復。
(3)博客。有的老師有溝通交流教學心得和學習方法的博客,家長們也可以通過博客留言的方式與老師溝通。此種溝通方式的特點是實效性差。老師都比較忙碌,不一定會每天都打理博客,留言也未必會及時回復。此類溝通方式趨于單向溝通,即老師發(fā)布消息便于家長們“圍觀”,而對于家長們來說,想就一些重要事情與老師探討并不建議用此種方式。
(4)便條。有的家長將想要對老師說的話附在了考生作業(yè)的后面,老師批改作業(yè)的時候就能看到。也有的家長寫好便條后,讓孩子帶給老師,老師在便條上直接回復。
(5)MSN、QQ等即時聊天工具。如果家長經常上網,則可以在家長會時要一下老師的網絡即時聯(lián)系方式,以便于平日的溝通交流。
老師怎么與孩子溝通 篇4
孩子入園后,家長就會不時聽到教師對自己孩子的評價。孩子有時表現(xiàn)好,有時會犯上一點小錯誤,有的老師在向家長匯報孩子情況時,似乎沒看到孩子的優(yōu)點,總是向家長告狀說孩子這也不是,那也不行。這往往使家長難以接受。作為教師,應客觀的向家長告知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而不應該摻雜主觀色彩和情緒。教師應該用平和的語氣,委婉的態(tài)度,一分為二的觀點與家長交流?梢韵认蚣议L介紹一些孩子的優(yōu)點,再說孩子不足之處或須改正的地方,這樣,便于家長接受。還有一個贊美法
孩子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寶貝,每一個家長都望子成龍,他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沒有一個家長喜歡聽老師只訴說罪狀,所以,老師要多抓住孩子的閃光點表揚孩子的優(yōu)點、成就,并且因人而異,運用共同語言。老師如與家長語言不通,或受教育程度不一致,不注意語言的運用,就難以溝通。對于受教育程度低,平常也不關心教育的家長,溝通時就要找好切入點,滿口“教育理念”,家長哪里聽得懂。應針對不同對象,轉化成家長能理解的語言,才能達到溝通的目的。若進行電話交流注意電話中的語辭和聲調。電話看不到對方表情,所有的感覺、印象都來自電話中的聲音,不論家長的語氣、言語如何?老師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稱贊肯定時,語氣要堅定;訴說孩子問題時,語氣要婉轉。教師要把電話成為“感情專線”。贊美的作用遠遠大于批評指責,它能調動起人的所有積極因素,激發(fā)其源于內心的責任感。
每個家長都希望聽到老師對孩子的表揚和贊美,可是全部講優(yōu)點也不行。有一種說法是:“講十個優(yōu)點,再講一個缺點。”也就是說與孩子家長溝通的原則是:表揚和關心要貫穿始終,有時需要委婉一些,但同時還要實話實說。教師用愛心開啟家長的心扉,家長將無比信任你,為你的教育教學工作助力。
俗話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老師怎么與孩子溝通 篇5
一、 要尊重老師,才有效果
1、端正對老師總體的看法:不論你對老師怎么看,而是要考慮你的目的是教育孩子。
2、發(fā)自內心尊重老師:概念化的老師 --所有教我們知識的人,指的是群體。老師的素質未必都能到你的要求,尊重老師實質是尊重自己。
3、不要事事依靠老師:要不看成神,要不就白癡,就以為攤上個好老師就好了,孩子關鍵取決于自己和家庭的學習氛圍。
老師按學校模式來做,沒有超能力來管理到幾十個學生。把所有希望寄托在老師是不實際的。如你的孩子在學校遇到了問題,我們去找老師溝通應該怎么說呢?如果這樣說,你是老師的話會有什么感覺?
“某某老師,不好意思打擾您,我是某某的家長,我常聽到孩子談到您的一些教法,我非常敬佩,真是非常謝謝您這么認真的教孩子,今天孩子回到家里,說他在學校里發(fā)生……(把事件長話短說),我想這問題得請教您,看我們做家長的應該如何配合……”之后,耐心的傾聽老師的說明。
二、 要正確定位,真誠交流
家長與教師,都是孩子成長路上最重要的引導者,兩者之間是目的一致的同盟者。因此,孩子在學校遇到問題,如果家長需要教師協(xié)助幫助孩子解決,則必須及時告知教師,及時進行交流。正確定位之后,心態(tài)自然就會趨向冷靜、理智;理智的交流,就不會因孩子在校遇到問題而憤然偏激。而是會真誠地把孩子遇到的問題、以協(xié)作者的態(tài)度告知教師,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問;接著,耐心地聽聽教師的解釋,全面了解教師的教育目的及教育風格。如果雙方的意見不一致,雙方可針對孩子的個性特點,選擇對孩子來說最適合的教育方式。
三、積極主動,及時溝通
在這個問題上關鴻羽教授說的好:“在家庭與學校的配合方面家長應該主動一些,應該多向學校靠攏,多向老師請教。 這是因為,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有專業(yè)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論方面往往比家長高出一籌。而我們當家長的多數人不搞教育工作,沒那么多時間看教育理論的專業(yè)書籍;教師教育過的孩子成百上千,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我們家長一輩子才養(yǎng)活一個孩子,眼界難免狹窄;教師能夠從幾十個學生的比較中鑒別孩子的優(yōu)缺點,而我們家長卻只看到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的估價往往容易偏頗。 作為學校往往比較強調老師要家訪,而作為家庭,應該強調家長主動去拜訪老師。 這是因為現(xiàn)在教師負擔很重,不可能對每一個學生家庭都經常訪問,而我們當家長的只有一個孩子,完全有時間去拜訪老師。家長注意:家長最好一個月左右到學校去一次,了解一下孩子的情況。只靠家長會了解是不夠的。開家長會時,那么多家長都在等著,老師不可以能對您孩子的情況談很多。別人不去的時候,您去訪老師,可以細談,從學習到紀律,從思想到生活,細致了解一下。您想,全班幾十個孩子,哪個孩子的家長經常去學校訪問教師,教師自然就得多觀察、多了解這孩子,不然家長來了說什么?這無形中就督促教師多關注您的孩子了,這不是很好嗎?家長千萬不要等問題成了堆再去和老師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