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技能的訓練(精選3篇)
溝通技能的訓練 篇1
1、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
所謂溝通并不是面對面的交流,除了語言溝通,還可以用書信、短息等文字交流來溝通。不同的場合采用不同的溝通方式才能達到自己的效果。比如,對方正生你氣的時候,你是沒有機會和對方面對面交流的,搞不好會事倍功半,這個時候就要選擇書信等文字交流來溝通。
2、把握一切溝通交流的機會
有時候當對方很忙,如果你不爭取就會失去溝通的機會。你要及時的告訴對方,你和他的交流只占用很短的時間,比如請給我一分鐘的時間。這樣或許你就有了交流的機會,只要你能夠語言夠精彩,話題夠吸引力,對方或許就會給你更多的時間來交流溝通。
小貼士: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場合,你可以利用在等電梯的時間甚至是電梯轎廂里的機會和對方交流。
3、溝通語言言簡意賅
面對面溝通時話題要明確,言簡意賅,能夠讓對方明白你表達的意思和意圖。溝通的時候,話講了一大堆,如果讓對方不知所云,或者你的話很歧義造成對方誤解則是大忌。
小貼士:有時候某些話題不可直接提出,則可以講些對方感興趣的話題,然后慢慢引導轉(zhuǎn)到你的話題上去。這就需要你做到前面的“五多”,為引導話題做鋪墊。
4、善于用眼神來交流
在面對面溝通時,除了用你的語言來與對方溝通,你還要善于用你的眼神來與對方交流,不時的用眼睛看看對方的眼睛,從而判斷對方是否贊同你的意見。當然,你不能一直看著對方的眼睛,這是不禮貌的。
小貼士:交談中要始終保持者笑容,這是不變的真理。
5、巧用態(tài)勢語來交流
面對面交流特別是在做銷售推廣時,你不僅要會用眼神、用妙用語連珠來征服對方,更要學會用態(tài)勢語為你的溝通交流來提升溝通效果。適當?shù)臅r候通過你的手和身體語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學會用傾聽來交流
溝通并不是你一味的講話給對方聽,溝通是雙向的,是講和聽的互動過程。因此,你除了要會講,更需要會傾聽,這樣才能達到溝通交流的目的。在傾聽的時候要不時的點頭做出反應,并道出如好、嗯、是啊、的確是這樣的等一些反饋語氣詞。
溝通技能的訓練 篇2
(一)經(jīng)常被人遺忘的溝通關鍵:認知差異
溝通時常見的誤區(qū)就是把注意力過度的放在自己的表達上,認為自己只要“認真的表達”,溝通就完成了,對方肯定會理解自己想要傳遞的信息。
但每個人的思維方式、知識體系、個人經(jīng)歷等諸多不同的地方,對方并不一定能準確的接受并理解你想要傳遞的信息。
一個溝通的完整過程是這樣的:
1. 大腦產(chǎn)生想要表達的信息
2. 將腦中產(chǎn)生的想法轉(zhuǎn)換成對方可理解的信息(如語言、動作、圖形等)
3. 表達給對方
4. 對方接受信息,并將接受到的信息進行分析理解
5. 轉(zhuǎn)換后的信息進入大腦,成為對方理解的最終信息
想法——>轉(zhuǎn)化成信息——>表述 接受——>轉(zhuǎn)化成信息——>理解
對溝通過程認識不足,就很容忽略認知差異帶來的影響。
常常是自己費了半天口舌,對方還是一頭霧水。
當我們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后,并不確定對方是否正確的理解我們的意圖。
這是可以采用“反饋修正”的方法來提高信息傳達的準確率。
反饋修正:
1. 表達自己的建議后,請對方復述一遍
2. 略過大家理解一致的部分
3. 將對方復述過程中產(chǎn)生的差異部分抽取出來,再次表達
4. 請對方復述二次傳遞的信息
5. 如果對方理解還存在差異,換種表達方式再進行嘗試
6. 重復以上步驟,直至最終消除誤差
必須經(jīng)過不斷的溝通,才能盡可能的消除認知差異,所以溝通時要保持耐心。
(二)如何更成功的表達
獲得他人的理解是人類源于本能的渴望,但如果我們的表達能力有限,就很難讓他人正確的理解我們想要表達的想法與感情。
如何能更好的表達?
(1)選擇精準的表達工具
常用的表達工具有口語、文字、符號、圖形、肢體語言等,適當?shù)倪x擇表達工具會有助于提高信息傳遞的準確性。
如果你想向戀人表達自己的愛意,那比起給她發(fā)一條信息,面對面的擁抱親吻,說出愛她的情話,后者顯然效果更好。
當你打算匯報本年度銷售業(yè)績時,圖形顯然會比數(shù)字看起來更加直觀有力。
(三)肢體語言
之所以單獨把肢體語言單獨拿出來說,是因為我們在肢體語言方面的訓練與經(jīng)驗實在是太少太差。
語言從某種意義上,是一種低效率的溝通方式,而肢體語言則包含了更豐富的信息傳達。
這也正是我們看電影時,僅僅是角色的一個眼神,我們卻能在那個瞬間感受到非常豐富的難以用語言形容的信息。
文字是可以偽裝的,但肢體語言卻很難偽裝的出來。
網(wǎng)上文筆激揚才華橫溢讓我們覺得很厲害的人,在現(xiàn)實中見面時卻和網(wǎng)絡上的形象差距甚遠。
肢體語言是即時性的,不會有過多的時間思考,能更多的反應一個人的真實狀態(tài)。
如果沒有好的肢體語言,口中所說出的句子再優(yōu)雅考究,也不會給人好的印象。
大家可以回憶一下,當你會想起某個人的時候,最先想到的是這個人的形象,還是他所說出的話語?
也正因為此,在互聯(lián)網(wǎng)高度發(fā)展的今天,我們還是需要通過面試、會議、約會這樣的方式來更深入的了解彼此。
另外,肢體語言會令人形象更加立體豐滿,可以拉近彼此間的關系,無論雙方發(fā)過多少短信,打過多少電話,也不如真正見面對雙方關系的增進更有好處。
溝通技能的訓練 篇3
1.一般步驟
(1)開列溝通情境和溝通對象清單
這一步非常簡單。閉上眼睛想一想,你都在哪些情境中與人溝通,比如學校、家庭、工作單位、聚會以及日常的各種與人打交道的情境。再想一想,你都需要與哪些人溝通,比如朋友、父母、同學、配偶、親戚、領導、鄰居、陌生人等等。開列清單的目的是使自己清楚自己的溝通范圍和對象,以便全面地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
(2)評價自己的溝通狀況
在這一步里,問自己如下問題:
·對哪些情境的溝通感到愉快?
·對哪些情境的溝通感到有心理壓力?
·最愿意與誰保持溝通?
·最不喜歡與誰溝通?
·是否經(jīng)常與多數(shù)人保持愉快的溝通?
·是否常感到自己的意思沒有說清楚?
·是否常誤解別人,事后才發(fā)覺自己錯了?
·是否與朋友保持經(jīng)常性聯(lián)系?
·是否經(jīng)常懶得給人寫信或打電話?
……
客觀、認真地回答上述問題,有助于了解自己在哪些情境中、與哪些人的溝通狀況較為理想,在哪些情境中、與哪些人的溝通需要著力改善。
(3) 評價自己的溝通方式
在這一步中,主要問自己如下三個問題:
·通常情況下,自己是主動與別人溝通還是被動溝通?
·在與別人溝通時,自己的注意力是否集中?
·在表達自己的意圖時,信息是否充分?
主動溝通者與被動溝通者的溝通狀況往往有明顯差異。研究表明,主動溝通者更容易與別人建立并維持廣泛的人際關系,更可能在人際交往中獲得成功。
溝通時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有助于了解對方的心理狀態(tài),并能夠較好地根據(jù)反饋來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溝通過程。沒有人喜歡自己的談話對象總是左顧右盼、心不在焉。
在表達自己的意圖時,一定要注意使自己被人充分理解。溝通時的言語、動作等信息如果不充分,則不能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如果信息過多,出現(xiàn)冗余,也會引起信息接受方的不舒服。最常見的例子就是,你一不小心踩了別人的腳,那么一?quot;對不起"就足以表達你的歉意,如果你還繼續(xù)說:"我實在不是有意的,別人擠了我一下,我又不知怎的就站不穩(wěn)了……"這樣羅嗦反倒令人反感。因此,信息充分而又無冗余是最佳的溝通方式。
(4) 制訂、執(zhí)行溝通計劃
通過前幾個步驟,你一定能夠發(fā)現(xiàn)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從而確定在哪些方面重點改進。比如,溝通范圍狹窄,則需要擴大溝通范圍;忽略了與友人的聯(lián)系,則需寫信、打電話;溝通主動性不夠,則需要積極主動地與人溝通等等。把這些制成一個循序漸進的溝通計劃,然后把自己的計劃付諸行動,體現(xiàn)有具體的生活小事中。比如,覺得自己的溝通范圍狹窄,主動性不夠,你可以規(guī)定自己每周與兩個素不相識的人打招呼,具體如問路,說說天氣等。不必害羞,沒有人會取笑你的主動,相反,對方可能還會在欣賞你的勇氣呢!
在制訂和執(zhí)行計劃時,要注意小步子的原則,即不要對自己提出太高的要求,以免實現(xiàn)不了,反而挫傷自己的積極性。小要求實現(xiàn)并鞏固之后,再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5) 對計劃進行監(jiān)督
這一步至關重要。一旦監(jiān)督不力,可能就會功虧一簣。最好是自己對自己進行監(jiān)督,比如用日記、圖表記載自己的發(fā)展狀況,并評價與分析自己的感受。
當你完成了某一個計劃,如跟一直不敢說話的異性打了招呼,你可以獎勵自己一頓美餐,或是看場電影輕松輕松。這樣有助于鞏固階段性成果。如果沒有完成計劃,就要采取一些懲罰措施,比如做俯臥撐或是做一些懶得做的體力活。
總之,計劃的執(zhí)行需要信心,要堅信自己能夠成功。記。阂粋人能夠做的,比他已經(jīng)做的和相信自己能夠做的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