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微軟的下一場“戰(zhàn)爭”
Google CEO施密特曾被蓋茨嚴重羞辱兩次,第二次甚至讓他丟了工作,含恨說出“談論微軟有害我的健康”。從1998年成立以來,Google沒有花過一塊錢做廣告,但媒體從不吝惜給它位置。
7月初,Google首席執(zhí)行官艾瑞克·施密特前腳剛踏上北京,市場就立刻充斥,Google將收購百度的消息。施密特后腳離開,微軟馬上據(jù)狀控告自己的前全球副總裁李開復,因為李剛加入Google陣營,而他先前負責的正是微軟的搜索技術開發(fā)工作,頭號假想敵就是Google。
這一招離間計反讓Google陣營聲勢大振,好比NBA的休斯敦火箭和邁阿密熱隊比賽開場前,奧尼爾突然宣布要脫離熱隊加盟火箭,與姚明并肩作戰(zhàn),熱隊所有先前圍繞奧尼爾設計的戰(zhàn)術和布局都將失效。
互聯(lián)網(wǎng)的公敵
Google似乎想與所有重量級公司為敵。在搜索引擎的老本行上,它已經(jīng)以逼近60%的全球占有率,遙遙領先第二名的雅虎和第三名的MSN,逼得這兩家公司停止和Google合作,不再付費給Google用它的搜索技術,而是改回自行開發(fā),以免養(yǎng)虎為患。
巧合的是,雅虎兩位創(chuàng)辦人楊致遠和大衛(wèi).費羅,正是Google兩位創(chuàng)辦人拉瑞·佩吉和塞吉·布爾在斯坦福大學博士班的師兄,當Google兩位創(chuàng)辦人最初有創(chuàng)業(yè)點子,首先咨詢的就是這兩位師兄,Google成立后雅虎也一直是重要客戶,如今兄弟反目,讓媒體不乏話題炒作。
Google可不手軟,要從方方面面與對手展開斗爭。門戶網(wǎng)站最基本的服務是提供免費郵箱、搜索引擎和新聞,Google雖是以搜索引擎為主要業(yè)務,但是也提供免費郵箱和新聞,它的免費郵箱空間高達2G,在兩年前一推出就讓同業(yè)倍感壓力,而它的新聞網(wǎng)站更是每一秒都在更新內(nèi)容,還可量身訂做,讓使用者輸入關鍵詞,比方輸入“臺風”、“中國女排”和“劉翔”等,它就會隨時把有關它們的最新消息寄到你的郵箱中。
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索技術原本被認為是雞肋,但Google卻以搜索為核心創(chuàng)造出多項賺錢渠道。除了把技術授權給其它公司收取授權費,另一收入來源就是網(wǎng)絡廣告。傳統(tǒng)的網(wǎng)絡廣告,是在網(wǎng)頁上找空位登“橫幅”(banner),或是附在電子郵件中送出,至于誰會看到這些訊息很難掌握。
Google則是在使用者輸入關鍵詞查詢后,除了送出查詢結果,還在這些頁面旁附上和這個關鍵詞有關的廣告,比方輸入“計算機”,頁面旁會出現(xiàn)IBM、聯(lián)想或惠普的小幅文字廣告(不用圖檔,以縮短網(wǎng)頁出現(xiàn)時間),使用者點擊進去后Google才向廣告主收費,目標對象非常精準。
開發(fā)已達3年的Froogle網(wǎng)站,更是Google新的殺手锏。Froogle延用了Google的搜索技術,到所有提供商品信息的網(wǎng)站搜索,并把結果帶回來,根據(jù)它自己的目錄分類,這可讓eBay和亞馬遜等電子商務業(yè)者坐立不安。這兩家公司原本也是付費用Google的搜索技術,但是等Froogle壯大之后,消費者要上網(wǎng)購物或競標,就不需再連上eBay和亞馬遜,直接到Froogle就好。
亞馬遜已決定不和Google玩下去,要自行開發(fā)搜索技術,eBay雖然還與Google合作,但eBay首席執(zhí)行官梅格.惠特曼在公開場合最常被提問的,就是兩家公司何時拆伙。
Google的第二次成長機會
Google到底想做什么?或者問題該這么問,有什么是它不想做的?自去年8月股票上市以來,Google的市值目前已達到860億美金,超過雅虎的526億、eBay的477億和亞馬遜的156億,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網(wǎng)絡公司。若把Google放在媒體類評比,它也贏過迪士尼,是全球最有價值的媒體公司。
在硅谷黃金地段的Atherton山區(qū)一帶,最近有批一擲千金面不改色的購房客,大手筆買下五百多萬美金以上的豪宅,許多都是Google的高管,因為股票上市成為千萬富翁。
Google處處樹敵,競爭對手的名單一再增加,這些對手自然把槍口對準它,Google想贏只有提早開火。對一個成立才7年、員工人數(shù)僅3000出頭、今年預計營收60億美金的新公司來說,肩上背負著860億美金市值,是非常大的壓力,因此找尋新的增長點刻不容緩。
從Google這兩年布局來看,未來三大增長方向是“海外市場”、“手機”和“電子商務搜索”,而這三者的交集就是中國,這也是為何施密特急著在百度上市前來談收購,以及挖角李開復。
中國今年上網(wǎng)人數(shù)突破1億,預計到2010年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上網(wǎng)人數(shù)最多的國家,對于Google這個依靠美國市場起家的公司來說,提供了第二次成長機會。目前在中國的搜索引擎占有率,百度以33%居第一,3721以30%居第二,Google則以22%居第三。
當雅虎先一步購并3721后,Google的選擇就很有限,不是購并百度,就是自行在中國發(fā)展,但后者顯然要比前者耗掉更多時間,而時間正好是Google當下最欠缺的資源。為了防止Google突襲,百度還因此減少上市發(fā)行的股份,避免Google從公開市場收購股份進而取得控制權。隨著百度上市日期逼近,這場攻防還會繼續(xù)下去。
其次,在手機方面,目前全球使用手機人口已超過15億,遠超過使用PC的人口,但是PC仍是一般網(wǎng)民上網(wǎng)的主要工具。Google早已開發(fā)出手機版用的搜索界面,只等3G啟用和smart phone(智能手機)普及,手機上網(wǎng)在未來會是比PC上網(wǎng)更大的生意。中國的手機使用人口高居全球第一,對Google而言是和美國同樣重要的市場,甚至更為重要。
第三,在電子商務方面,不管是C2C競拍的易趣或淘寶,還是B2C購物的卓越或當當,還是B2B貿(mào)易的阿里巴巴,中國目前還沒有出現(xiàn)絕對領先的公司,但是交易量卻不斷上升,對于Google是推出中文版Froogle的好機會。
與微軟的恩怨
李開復是微軟倚重的研究人員,對微軟的技術發(fā)展藍圖熟悉,對中國也很熟悉,曾被比爾·蓋茨派到北京成立微軟的中國研究院,并在之后升格為亞洲研究院,與微軟在美國西雅圖和英國劍橋的研究中心鼎足而立。
借重李開復對微軟和中國的經(jīng)驗,Google將如虎添翼,特別是在新一代的搜索技術中,搜索對象將不只限在網(wǎng)頁,而是連存在PC硬盤里的電子郵件、word文件和圖檔都能搜索,這對微軟沖擊很大,因為使用者以后一開機可能先連上Google,再經(jīng)由它去做其它工作,如此將使微軟的重要性大幅降低。
去年在《財富》雜志上有一篇文章提到,微軟和Google都試圖挖角對方的研究人員,以了解對方在做什么。如今Google先聲奪人,但微軟肯定不會善罷干休。在Google上市前的一次公司聚會中,員工群情激奮,甚至有人喊出“購并微軟”。在等同Google憲法的公司十大信條中,第六條是“賺錢不需靠做惡”(You can make money without doing evil),被外界認為就是沖著微軟而來。
對施密特來說,他的人生沒有比現(xiàn)在更愉快的時候了。我曾在1996年于亞特蘭大聽過施密特一場演講,1999年也在紐約采訪過他,印象中他是非常有自信的技術專才。他前面兩個工作,是在太陽微系統(tǒng)(Sun Microsystems)擔任技術長以及網(wǎng)威(Novell)擔任首席執(zhí)行官,這兩家公司分別在不同領域與微軟對抗,結果都以失敗告終,施密特被蓋茨嚴重羞辱兩次,第二次甚至讓他丟了工作,含恨說出“談論微軟有害我的健康”。
下崗之后,施密特落寞地在2001年經(jīng)由風險投資公司牽線,來到當時名不見經(jīng)傳的Google,沒想到人生從此改寫,目前儼然成為抗衡微軟的代表。Google所發(fā)起的一連串斗爭,糾結了同室操戈、恩將仇報、個人私怨、員工背叛、爾虞我詐以及投資人下注壓賭,具備所有好來塢賣座電影的元素。因此,片尾的結局會如何,格外引人好奇。
可以肯定的是,即便Google的搜索技術再強大,把這個問題輸進去也得不到答案,我們只能確定答案會和中國有關,至于中國市場會是Google更上一層樓的墊腳石,還是絆腳石,那就是下一個問題了。(王志仁)
來源:21世紀經(jīng)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