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素材大全
多災多難的塞萬提斯
塞萬提斯,西班牙 16 世紀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堂吉訶德》風行于世。被稱為不朽之作。
塞萬提斯一生多災多難,出身沒落貴族,家庭貧寒,從小就跟父親外出奔波謀生。 22 歲參軍,在與土耳其海戰(zhàn)中,左手致殘。后曾被海盜俘獲,賣到阿爾及利亞為奴,歷盡艱辛。被父母贖身獲得自由后,曾在海軍中充任軍需,后又蒙冤入獄后生活無著,當時一家 7 口人過著饑寒交際花迫的生活。他就在這樣的困境中寫出了《堂吉訶德》、《努曼西亞》、《懲惡揚善故事集》、《加拉黛亞》、《巴爾那斯游記》、《八個新的喜劇和八個新的幕間鬧劇》等一批有影響的作品。
(3) 理論論據(jù)
人才由磨煉而成。
蔡鍔
刀在石上磨,刀越來越快,石越來越薄。茅盾《問題的兩面觀》
天下決無一蹴即成之事。鄒韜奮
只有真金不怕火,也只有經(jīng)過若干鍛煉才能成為純金。徐特立《!纯茖W園地〉誕生》
在艱苦奮斗的環(huán)境中鍛煉出來的文人,總比生長在溫暖逸樂的環(huán)境中的人,要堅強傳大。
郁達夫《詩人的窮困》
在溫室里培養(yǎng)出來的東西,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問題》
在最艱苦的情形之下奮斗著,絕不作 “ 茍全 ” 之夢。鄭振鐸《最后一課》
困難不僅可以磨煉我們意志,還可以鍛煉我們的身體。謝覺哉《青年人怎樣鍛煉自己》
困難出英雄。徐特立《紀念五四對青年的希望》
快刀不磨要生銹,胸膛不挺背要駝。聞一多《〈西南采風錄〉序》
貪安穩(wěn)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總要歷些危險。魯迅《老調(diào)子已經(jīng)唱完》
要想不經(jīng)過艱難曲折,不付出極大努力,總是一帆風順,容易得到成功,這種想法,只是幻想。
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問題》
逆境令人奮斗。陶行知《中國師范教育建設論》
鐵是愈錘煉愈堅韌的。聞一多《從宗教論中西風格》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唐 · 劉禹錫《浪淘沙》
不有百煉火,熟知寸金精?唐 · 孟郊《古意贈梁肅補闕》
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明 · 馮夢龍《醒世恒言》
世上何嘗有天生的勇者,都是鍛煉成的。茅盾《蝕 · 追求》
古人成大業(yè)者,皆自憂患始。清 · 劉巖《贈人》
失敗是成功的一步路。惲代英《怎樣創(chuàng)造少年中國》
有磨皆好事,無曲不文星。清 · 崔念陵《斷句》
任何事業(yè)的成功史中必有一段傷心史。鄒韜奮《能與為》
窮當志益堅。宋 · 歐陽修《送黃通之鄖鄉(xiāng)》
憂患增人慧,艱難玉汝成。郭沫若《南下書懷四首》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 · 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苦苦苦,不苦何以通今古?清 · 曹端《書戶》
苦是甘的代價。謝覺哉《論 “ 同甘共苦 ” 》
能力愈運用而愈大,困難愈奮斗而愈小。惲代英《來鴻去燕錄 · 致虎嘯書》
挫折磨難是鍛煉意志增長率加能力的好機會。鄒韜奮《不相干的帽子》
意志愈煉愈堅。信仰愈磨愈固。茅盾《創(chuàng)作的前途》
頑鐵不煉不成鋼,美玉不治不精瑩。弘一大師《寒笳集》
自古饑腸出奇策。金 · 元好問《遺山先生集 · 女兒山避兵》
人生在世必遇患難!杜f約 · 約伯記》
烈火試真金;逆境試強者。 [ 古羅馬 ] 塞內(nèi)加《論天意》
通過苦難而變得明智并非壞事。 [ 古希臘 ] 埃斯庫羅斯《報仇神》
苦難磨煉一些人,也毀滅另一些人。 [ 美 ] 富勒《至理名言》
不幸可能成為通向幸福的橋梁。日本諺語
人應當使自己的面貌日新月異,要像堅硬而有韌性的金屬那樣經(jīng)得起任何斗爭的鍛煉。 [ 俄 ] 列斯科夫《大堂神父》
鐵是愈煉愈硬的。 [ 前蘇聯(lián) ] 高爾基《意大利童話》
人要經(jīng)過一番苦難才能成才。芬蘭諺語
青年時代的鍛煉比黃多還貴重。朝鮮諺語
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指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睹献 · 告子下》
31. 謀略
(1) 引言
“先謀后事者昌,先事后謀者亡!币善涫,必先在調(diào)查研究的基礎上,依據(jù)客觀實際情況進行周密謀劃,決定正確策略。寡謀蠻干,必敗無疑。
讓我們都來學會運用謀略,把各項有利于人民的事情辦得更好。
(2) 事實論據(jù)
曹劌論戰(zhàn)
公元前 684 年的春天,齊國攻打魯國,兩軍會戰(zhàn)于魯國的長勺。魯莊公想先出擊,他的軍師曹劌立即制止說: “ 現(xiàn)在應該固守,不可擊鼓進攻! ” 等到齊軍領先擊鼓進攻三次以后,曹劌才說: “ 現(xiàn)在可以下令擊鼓進攻了! ” 結果齊軍敗退,狼狽而逃。莊公下令追殺,曹劌又立阻止說: “ 不可! ” 曹跳下戰(zhàn)車,仔細察看地下齊軍戰(zhàn)車車輪輾過的痕跡,又爬到車頂上望齊軍敗逃情況后,才說: “ 可以追擊! ” 結果齊軍大敗,魯國大獲全勝。
在慶功宴上,大伙紛紛議論這次獲勝的原因,一致推崇曹劌指揮有方。魯莊公詢問曹劌指揮的密廖。曹劌說:打仗的勝負關鍵在士氣,士氣盛則勝的機會就大;士氣衰則敗的機會就大。擊鼓進攻,通常是擊第一遍鼓時,士氣旺盛,大家一心想沖鋒陷陣。如果第一遍鼓進攻沒有奏效,又擊第二遍鼓士氣就弱了。如果第二遍鼓仍然未奏效,所以第三遍鼓,士氣簡直沒有了。國此,我止住我方搶先擊鼓進攻,是怕士氣,直等到齊國擊了三鼓以后,才請下令擊鼓進軍,這樣以我們最旺盛的士氣攻打齊軍的最低士氣,當然獲勝。后來我所以阻止魯莽追擊。因為齊國是大國,恐其有詐,萬一它設下圈套,我們匆匆追過去,中了它設的埋伏,豈不要上大當,不可不謹慎對待。所以我研他們敗逃時戰(zhàn)車輪走的痕跡,發(fā)現(xiàn)十分零亂,不象是有計劃撤退,望他們的旗幟,發(fā)現(xiàn)東倒西歪,毫無秩序。斷定齊軍確是傖惶潰退。所以建議追擊。
韓信決水破敵
韓信,漢初軍事家。與張良,蕭何合稱 “ 漢三杰 ” 。他足智多謀。為漢王劉邦屢立奇勛。
有一次韓信奉劉邦之命伐齊。齊求救于楚。楚派龍且率兵救齊。有人勸諫龍且,因漢軍接連破魏、勝齊士氣高昂,不可硬拼,不如憑借深溝高壘,堅固防守。因漢軍遠道而來,補給比較困難,只要堅守,它久攻不下,等待他們糧盡,必然軍心渙散,不戰(zhàn)自潰。龍且不聽,自恃勇力過人,不把韓信放在眼里,因此就在濰水擺開陣勢,準備與韓信一決雌雄。
韓信聞訊大喜。命令士兵準備一萬個沙袋,在夜里裝滿沙子,鋪在濰水上游,阻塞上游水流。
一切部署停當,韓信就率兵渡河擊楚,佯裝打敗,濾河而走。龍且不知是計,于是率兵涉水渡河追擊。韓信令拆掉攔水沙袋,洶涌的河水頃刻間淹死了不計其數(shù)的楚軍。
海瑞縱火索印
海瑞,字汝賢,號剛峰,明朝人。為官清廉,剛正不阿。
有一次奉皇上命令到江南賑濟災民。上元縣令,承辦賑災之事不力,工作不負責任。被海瑞痛斥,因此懷恨在心,趁海瑞不注意竊取了海瑞的印信。后來海瑞發(fā)覺印信不翼而飛,回想在他臨時的館舍出入的人員,只有上元縣令一人而已,可能對他的訓斥懷恨在心,實施報復的惡作劇。假定當面質(zhì)問他,沒有抓住證據(jù),他絕不肯承認的。于是心生一計,暗中吩咐古裝房: “ 如此這般 ……”
上月縣令盜印之后,裝著若無其事地去海瑞行宮,坐定之后,柴房忽然起火,火光熊熊,仆役驚慌來報,說后舍失火,火勢兇猛。海瑞佯裝十分驚慌,趕緊拿起空印匣,交給上元縣令: “ 這里頭是我的官印,麻恩賜您暫時代為保管。 ” 上元縣令當然知道里面是空的,可又不能說破,只好拿著空匣回去;后來火救熄了,而上元縣令照理不能將空匣交還海瑞,只得又將偷來的印放入匣中,歸回還主。
楊杰施計痹敵克瀘州
楊杰,字耿光,云南大理人,軍事家。早年在日本陸軍大學畢業(yè),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革命,曾參加北伐戰(zhàn)爭。
1917 年 8 月,楊杰任靖國軍中央軍總指揮兼瀘州衛(wèi)戍司令,指揮了著名的忠州之役。當時四川軍閥攻占瀘州等地以后。楊杰親臨一線,督師反攻。川軍敗退到忠州,憑貸長江沿岸工事固守。楊杰親往前沿視察,考慮到強行進攻,不僅要付出慘重代價,而且很難取勝,他想到, “ 兵不厭詐 ” 何不用計戰(zhàn)勝敵人,于是采用 “ 實則虛之,虛則實之 ” 的辦法。他令警衛(wèi)排秘密征用民船數(shù)十只劃到蘭田壩岸邊停泊,扎草人 200 個,穿上軍服,戴上軍帽,黎明前,將裝載草人的船順流漂下。沿江敵軍,以為楊軍搶渡,立即向船隊猛烈開火。如此三次。第三次,敵人識破是草船,不再射擊。第四天夜里,楊指揮三支部隊埋伏于江畔,街到東方發(fā)白,三方面同時發(fā)動攻擊,迅速占領敵軍江岸陣地,下午便攻克了瀘州城。